题醉月亭
采石江头李太白,狂不奈烦宫锦窄。
赤壁矶下苏东坡,一叶泛泛凌风波。
当时有月并有酒,和酒和月吞入口。
酒肠得月冷于冰,化作瑰辞喧宇宙。
两首赋,百篇诗,千秋万古称绝奇。
两翁不作归来鹤,玉宇琼楼寒漠漠。
若得长江变泼醅,少住人间亦差乐。
望圆晦缺秋复春,古来明月今来人。
我时举酒问明月,月亦团团应不得。
铁如意,玉唾壶。
我歌君和声呜呜,烂醉起舞嗔人扶。
问影莫是李与苏,月中仙子知得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采石的李太白,放纵不羁不习惯拘束的生活。
赤壁之下的苏东坡,一叶扁舟在风浪中浮动。
当时的月亮照亮了美酒,他们伴着月光一起喝下。
冰冷的酒意和月亮的光辉在心中交融,化成美妙的诗篇流传世间。
二位诗人的佳作,被千万人传颂称奇。
两位诗人不在尘世,只留下他们的名声。
如果长江的水能够变成美酒,那么在这人世间短暂逗留也值得高兴。
看着月亮由圆变缺,又从缺到圆,从古到今皆是如此。
我在月圆之时举杯对月敬酒,月亮也只能回应一团光芒。
手执铁如意,把玩玉唾壶,我唱歌你来和,声音回荡在空中。我们喝得烂醉如泥,舞动身体,生气别人过来搀扶。
望着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李白和苏轼,月亮中的仙子是否知道这一切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采石江头:指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这里是李白的溺死之地,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2. 李太白:即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
3. 宫锦窄:指李白的才情横溢但不被世人所知。
4. 赤壁矶: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苏轼曾在此写下著名的《赤壁赋》。
5. 一叶泛泛凌风波:形容苏轼一生漂泊的经历。
6. 和酒和月吞入口:指李白和苏轼在诗歌中将酒与月融为一体。
7. 酒肠得月冷于冰:形容他们的诗篇如冰清玉洁的月光。
8. 化作瑰辞喧宇宙:意为他们的诗句广为传颂,如银河般璀璨。
9. 两翁不作归来鹤:指的是李白和苏轼已离世,无法再回到人世间。
10. 玉宇琼楼寒漠漠:形容天堂的高贵与宁静。
11. 泼醅:将酒糟过滤后的酒。这里意指希望长江水变成美酒。
12. 烂醉起舞嗔人扶:形容作者自己沉醉于诗酒之乐,对他人的劝阻不予理会。
13. 问影莫是李与苏:向月中的影子询问是否为李白和苏轼的化身。
14. 月中仙子:月亮上的仙女,这里代表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题醉月亭》刘鉴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苏轼两位文学巨子在月夜饮酒赋诗的情景。“采石江头”与“赤壁矶下”分别是他们两位的历史遗迹,体现出诗人对前贤的敬仰之情。诗句以“有月并有酒”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将月光与美酒融入人生乐事中。而“酒肠得月冷于冰,化作瑰辞喧宇宙”则传达了文豪们借酒与月抒发豪情壮志的情感内涵,他们的诗词作品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两位前辈文人饮月赋诗的画面,同时抒发自己对于这样美好场景的渴望。诗句中的“铁如意,玉唾壶”,体现了诗人以一种高昂的姿态,表达自己对这两位文豪风流人物的仰慕之情,并借此传递出强烈的艺术追求。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发出设问:“问影莫是李与苏,月中仙子知得无?”用梦幻般的意境展现出自己对文学世界的无尽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给人以深刻的心灵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醉月亭》是明代诗人刘鉴的一首描绘月下醉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弘治年间,当时正值明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刘鉴本人曾任朝廷官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这个时期,他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寄情山水田园,对酒当歌,抒发内心的感慨。因此,他在《题醉月亭》中以自然美景和美酒为寄托,抒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中的“醉月”并非真的醉酒赏月,而是借酒消愁,以月为伴,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无奈。这种情感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非常普遍,反映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