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萧大山
阿统遥知是迺宗,作诗工似选诗工。
写成判语皆吟笔,翻得离骚再国风。
共喜横渠传有弟,久夸坡老学如翁。
世间师友多零落,今在庭闱诺唯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阿统远在千里之外便能知晓我们的心思,他写诗的技巧就如同精心选择诗句一般巧妙。他的笔下生花,无论是判词还是离骚,都能展现出国风的韵味。我们都为他能与横渠先生为伍而高兴,也赞叹他学习的精神如同坡老一样。但世间的老师和朋友都已渐渐离去,如今只剩下他在那里,依然是那样才华横溢。
去完善
释义
1. 谒:拜访;谒见。
2. 萧大山:人名。
3. 阿统:指萧大山的弟弟。
4. 迺宗:即“乃宗”,指出是宗室或宗族中的优秀人物。
5. 作诗工似选诗工:指写诗的技巧像选拔诗歌那样严格。
6. 判语:古代法官审判案件时写的判决书。这里借指文学作品。
7. 吟笔:诗人挥笔创作的才能。
8. 翻得离骚再国风:将《离骚》与《国风》再次结合起来。
9. 横渠:张载的号,字子厚,北宋哲学家,被誉为“关学”的创始人。
10. 坡老:苏轼的别号,北宋著名文学家。
11. 世间师友多零落:形容很多老师和朋友已经离世。
12. 诺唯:亲属之间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谒萧大山》是一首赞誉诗人刘鉴的诗作。首先,“阿统遥知是迺宗”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其诗才的肯定,认为他具有超凡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接下来,“作诗工似选诗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精湛的写作技艺。
紧接着,“写成判语皆吟笔,翻得离骚再国风”两句,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创新。他的诗作如同判语一般明晰而有力量,同时又能将《离骚》和国风的精神加以传承和发扬。
然后,“共喜横渠传有弟,久夸坡老学如翁”两句,分别用张载和苏轼这两位古代文人来比喻刘鉴。这既是对其才华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最后,“世间师友多零落,今在庭帏诺唯中”两句,以感叹世事无常、友人离散结尾,表达了对这位诗人的珍视与敬仰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角度展示刘鉴的才华与品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文人墨客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萧大山》是一首描绘古代诗人在山林之间寻求精神寄托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末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政治腐朽,战乱频繁。
诗人刘鉴在这个时期生活困苦,他深感世事无常,人心难测,于是在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渴望在山林之中找到一片净土,以此来逃避现实世界的纷争。刘鉴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想法。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动荡,以及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