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提举蔡涧松
今人标致古心胸,吉士依归有涧松。
白发半头身欲鹤,苍髯千丈气如龙。
三年博士留韩愈,十载中郎老蔡邕。
根脚青原培植久,蓬莱行上最高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的人展示了古代人的胸怀,有才之士纷纷前来投奔。
头发变白,身体却像仙鹤一样轻盈;胡子虽然花白,但气质如同巨龙一般磅礴。
在韩愈身边待了三年的博士依然不能离去,中郎将蔡邕也已十年未变。
他们来自同一片土地,经过了长时间的磨练,现在他们已经登上了蓬莱山的最高峰。
去完善
释义
1. 标致:意指使人看了觉得美的形象或姿态;2. 吉士:优秀的人或事物;3. 依归:依靠;4. 白发半头:头发花白的人;5. 苍髯:苍老的胡子;6. 博士:古代学官名;7.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8. 中郎:汉代官职名;9. 蔡邕:东汉末年著名学者、文学家,精通音律;10. 根脚:基础、根本;11. 青原:即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为佛教胜地;12.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海上仙境,此指高人隐士的居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鉴写给好友蔡涧松的。诗中以“吉士依归有涧松”表达出对蔡涧松的尊敬和赞誉。诗中的“白发半头身欲鹤,苍髯千丈气如龙”描绘了蔡涧松的风采和气度,表现出他虽已年长但依然风采依旧的气质。同时,诗中还用“三年博士留韩愈,十载中郎老蔡邕”表达了对蔡涧松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敬仰之情。最后,“根脚青原培植久,蓬莱行上最高峰”则寓意着蔡涧松深厚的根基和卓越成就,预示着他将登上人生的巅峰。全诗以古代名人相称,充满了赞誉和敬意,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提举蔡涧松》是明代诗人刘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人墨客盛行交流唱和,诗人们热衷于描写自然景物以寄寓情感。
在刘鉴生活的时期,由于社会较为安定,文人士大夫们得以游历山川,亲近自然。他们往往借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之情。此外,刘鉴本人亦是颇具才华的诗人,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悟。
《见提举蔡涧松》这首古诗通过描绘涧松的挺拔形象,寓意着文人士大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与此同时,这也是刘鉴在抒写个人志向的同时,寄寓了对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