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率斋王廉使三首 其三
试手东风第一杯,一番人物萃欧梅。
曳裙昔惮王门峻,振铎今逢孔席开。
送酒马军江上去,持书驿使陇头来。
斯文未坠重增气,燕饭犹胜愧有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尝试去品味那初春的甘露,与那些才俊共同绽放光彩。
回顾过去,曾经身着华服出入豪门大院而感畏惧,如今在孔子讲堂宣扬智慧之光。
马儿驮着美酒向远方而去,信使拿着信件从陇上赶来。
文化传统不可抛,我们的精神得到了增强,即使简餐也胜过奢华盛宴。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春风。此处暗示季节和时令。
2. 一番人物:指汇聚在一起的优秀人才。
3. 欧梅: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并称,他们同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4. 曳裙:拖拽衣襟,形容以谦逊的姿态拜访权贵。
5. 王门:王家的门庭,这里指有权有势的人家。
6. 振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摇动木铃,这里比喻在文学界传播儒家文化。
7. 孔席:孔子讲学的课堂,这里表示尊儒重道的风气。
8. 马军:骑马出征的军队,这里指代军务繁忙。
9. 持书驿使:传递文书的使者,这里指代公务繁忙。
10. 斯文未坠:意指儒家文化仍然繁荣昌盛。
11. 燕饭:原指诸侯宴会之礼,这里表示文人相聚的热闹场面。
12. 有台:某处高台,此处泛指地方名胜古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刘鉴以“试手东风第一杯”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的生机盎然之景。紧接着,诗人用“一番人物萃欧梅”来形容王廉使的高洁品质,以及他与众多贤达之士共襄盛举的场景。诗中的“欧梅”在这里既可以指代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位文人,也可以象征诸多的贤能之士。
颔联“曳裙昔惮王门峻,振铎今逢孔席开”描绘了诗人昔日拜见王廉使时的敬畏之情,如今又能在孔子的席位上聆听教诲。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王廉使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颈联“送酒马军江上去,持书驿使陇头来”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王廉使广结善缘、勤于公务的形象。送酒的马军和持书的驿使分别代表了他的交际广泛和对文化的传承。
尾联“斯文未坠重增气,燕饭犹胜愧有台”表示在王廉使的感召下,文人学士们更加振奋精神,他们相互激励,共同发扬中华文化。这里的“燕饭犹胜愧有台”意指即使是简朴的生活条件,也能感到充实而有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王廉使的赞扬以及对文人雅集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繁荣昌盛的文化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与支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率斋王廉使三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刘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朝初期,此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氛围较为浓厚。
刘鉴,字以镜,号随庵,又号山泽道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济济的年代,他的文学修养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他经历过元末明初的战乱,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理解。
当时明朝刚刚建立,朱元璋励精图治,整顿政治,提倡文教,使得国家逐渐繁荣昌盛。然而,在表面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矛盾和问题。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影响,人民的生活仍然困苦;另一方面,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社会风气日渐败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鉴选择了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他以《和率斋王廉使三首 其三》为题,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希望统治者能够以身作则,清廉奉公,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做出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