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元夜

标题包含
元夜
火树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 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 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 未必明年此会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淑真(约1082年-约1135年),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朱淑真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婚前和婚后。在婚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灯火辉煌耀眼红, 热闹非凡迎新风。 忙碌之中遇到爱, 往事惊醒梦中心。 暂时亲密共相守, 不介意月色朦胧。 观灯难得醉意浓, 明年是否还能聚?
去完善
释义
《元夜》:元朝时过元宵节的诗歌。作者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诗人。 1. 火树银花:指元宵节晚上满街挂满灯笼,色彩斑斓的景象。火树,火的树形,这里指灯火。银花,银白色的花朵,这里也是形容灯火之盛。 2. 触目红:看到的都是红色,形容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色。 3. 揭天鼓吹:鼓吹乐,气势磅礴的音乐演奏。 4. 新欢入手:指开始新的恋情或感情。 5. 旧事惊心:回忆过去的事情令人感到惊恐不安。 6. 记忆梦中:对梦境的回忆。 7. 但愿暂成人缱绻:希望暂时能够和某人亲密相处。缱绻,形容情意深厚。 8. 不妨常任月朦胧:任由月色朦胧,不必计较。 9. 赏灯那得工夫醉:观赏花灯的同时,还在微醺之中。 10. 未必明年此会同:不一定明年的这个时候还能相聚。
去完善
赏析
《元夜》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诗作,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感受诗人的思绪和情感: 首先,首联“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生动地描绘了元宵夜的景象。火树银花指的就是烟花绽放的景象,揭天鼓吹则是形容锣鼓喧天的氛围。这两个词搭配使用,给人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感,展现了元宵节热闹的场面。透过这个场景,我们似乎能看到诗人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目睹着周围的繁华盛世。 接着,颔联“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人虽然身处热闹的节日氛围中,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悲伤。“新欢入手”是指诗人与新欢在一起共度佳节,但忧愁的情绪让这场欢乐变得仓促和紧张。而“旧事惊心忆梦中”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那些快乐时光如梦一般,让她难以忘怀。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现世欢乐与过往记忆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颈联“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期许。她希望可以暂时忘记忧伤,与新欢共享缠绵的时光;即使月色朦胧,也不妨碍两人情感的交流。这里,诗人用“暂成人缱绻”来表达自己对幸福时光的向往,表现出了一种坚韧而又无奈的情感。 最后,尾联“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揭示出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在这个热闹非凡的夜晚,她没有心情去欣赏花灯,而是借酒消愁。同时,她也意识到这样的欢乐时光或许明年就不再有了,从而流露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总的来说,《元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繁华而忧伤的节日景象。诗人以巧妙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勾画出了自己在这个特殊时刻的心境变化,使得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夜》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朱淑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她的一生中,她曾经历过一段不幸的婚姻,这使得她更加关注女性地位和社会现实。此外,她还受到了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家的影响,因此在她的诗歌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一股豪放之气。 在南宋时期,元宵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灯、猜谜等。然而,对于远离故乡、与家人分离的朱淑真来说,这个本该热闹欢庆的节日却显得格外冷清。她在诗中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夜晚景象,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元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元宵节,朱淑真通过描绘这一特定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她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