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月二十四日喜雨次振之韵

标题包含
四月二十四日喜雨次振之韵
朝来骤雨鬰烦蒸,晚见疎星挂汉青。 大点忽随风信入,好声先觉梦魂听。 春过种失农犹及,喜极诗成语未停。 每恨买山无酝藉,不知肝胆露青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晨突然遭遇暴风雨,傍晚时分看到疏朗的星星挂在夜空中。 忽然间随着风信传来的声音入了梦境,醒来后还能听到那美好的声响。 春天过了播种的时间,农民仍然有时间补救,开心得写诗都觉得停不下来。 每每遗憾无法买山下田耕种,不知道何时才能露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去完善
释义
1. 朝来骤雨:朝,早晨;骤雨,突然降落的大雨。这句意思是早晨突然降下大雨。 2. 郁烦蒸:郁,浓重;烦蒸,炎热蒸人的感觉。这句描写了大雨来临前的闷热天气。 3. 晚见疎星:晚,晚上;疎星,稀疏的星星。这句描述了晚上看见天空中稀疏的星星。 4. 挂汉青:挂,悬挂;汉青,指青天。这句是形容星星挂在青色的天空中。 5. 大点忽随风信入:大点,指雨滴;风信,风向。这句是说雨滴随风势进入。 6. 好声先觉梦魂听:好声,指雨声;先觉,预先感到;梦魂听,在梦中听到。这句说美好的雨声让作者在梦中都能感受到。 7. 春过种失农犹及:春过,春天已过;种失,失去播种的机会;农犹及,农民还有时间补救。这句是说虽然错过了春天的播种时机,但农民还有机会补救。 8. 喜极诗成语未停:喜极,非常喜悦;诗成,写成诗篇;语未停,说话没有停止。这句表达了作者欣喜之余不停地创作诗篇。 9. 每恨买山无酝藉:每恨,常常遗憾;买山,指隐居;无酝藉,指没有合适的地方。这句是说作者遗憾没有找到合适的隐居之地。 10. 不知肝胆露青萍:肝胆,指真诚的感情;露青萍,比喻显露出来。这句是说作者真诚的感情像青萍一样显露出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四月二十四日这天喜遇春雨的心情。首句“朝来骤雨郁烦蒸”描绘了早晨突然降临的滂沱大雨,给炎热的大地带来一丝凉意。接着,“晚见疏星挂汉青”则展现了夜幕降临,点点星光映照在浩渺的星空之中。颔联“大点忽随风信入,好声先觉梦魂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滴敲击地面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对于这场及时雨的欣喜。颈联“春过种失农犹及,喜极诗成语未停”则体现了春雨的到来使得农民还有时间补种庄稼,诗人也因而喜不自禁地挥毫泼墨,赋诗赞美。尾联“每恨买山无酝藉,不知肝胆露青萍”则是表达了诗人悔恨未能尽早买到山林田地,以至于现在才有机会一展抱负,抒发胸怀。整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月二十四日喜雨次振之韵》是南宋诗人苏泂于公元1156年(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创作的诗歌。当时正值宋朝南渡之后,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在创作此诗时,苏泂刚结束一段贬谪生涯,回到朝廷担任左朝散郎。 这一时期,苏泂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曾因直言不讳而被贬官,后又因才华横溢而被召还京城。这一时期的苏泂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诗歌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在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但连年战乱导致百姓生活贫困,旱灾频发。面对这种状况,苏泂作为一名士大夫,深感责任重大。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春雨的喜悦之情,表达了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