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春下鄱阳舟中诸作·解舟汭口
浩荡春江洗客愁,歌声欸乃发中流。
溪斋却忆凭栏日,数尽来舟与去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春日江河洗净了游子的哀愁,悠扬的船歌在江面飘荡。回想当年在溪边的书斋里倚栏远望,看着无数来往的船只,心中满是感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庚戌:即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2. 春下鄱阳:春天时从鄱阳湖出发。
3. 舟中:船舱中。
4. 诸作:多首诗歌。
5. 解舟:解开缆绳离开岸边。
6. 汭口:水湾入口处。
7. 浩荡:水势盛大。
8. 春江:春天的江水。
9. 洗客愁:洗去旅途中的忧愁。
10. 歌声:指船夫唱的歌声。
11. 欸乃:船夫拉帆的声音。
12. 中流:河流中央。
13. 溪斋:小溪边的书斋。
14. 却忆:回忆过去。
15. 凭栏日:站在栏杆旁的日子。
16. 数尽:细数。
17. 来舟与去舟:来往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庚戌春下鄱阳舟中诸作·解舟汭口》是南宋诗人陈文蔚所作。诗歌描绘了春天江水浩荡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产生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的“浩荡春江洗客愁”形象地描述了江水的宽阔和汹涌,仿佛能将旅人的忧愁洗净。接着,通过“歌声欸乃发中流”展现了船家在江面上悠然歌唱的景象,从而反衬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接下来的两句“溪斋却忆凭栏日,数尽来舟与去舟”则表达了作者回忆昔日凭栏眺望,数着来来往往船只的时光,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整首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庚戌春下鄱阳舟中诸作·解舟汭口》是宋代诗人陈文蔚在公元1190年(庚戌年)春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当时,正值金兵南下侵略南宋,国家形势危急。48岁的陈文蔚,因忠诚正直而受到朝廷重用,曾任江西制置使司参议官、知南康军等职。在鄱阳湖流域,他组织军队和百姓进行防御,多次击败金兵的侵犯。在此背景下,诗人有感于国家的艰难困苦以及个人事业的抱负和追求,写下了一系列诗歌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鄱阳湖上巡游的场景,表达了他在国家动荡时期仍能坚守信念、积极抵抗外侮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