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趋府
五鼓未停挝,喧呼趋早衙。
霜风晨正急,望月晓初斜。
舆竹依青盖,灯笼闪绛纱。
三年蝴蝶梦,笑杀野人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更鼓声还未停歇,大家喧闹着赶往早朝。
寒冷的晨风正急促地吹来,月亮在天边渐渐落下,曙光开始倾斜。
官员们乘坐的竹舆上覆盖着青色的车盖,灯笼闪烁着绛红色的光纱。
三年的官场生涯如梦似幻,让人不禁嘲笑那些远离繁华的乡野人家。
去完善
释义
1. 五鼓:古代夜间分五个时段,从黄昏开始算起,五鼓即是指第五个时段,也就是深夜至黎明时分。
2. 未停挝:挝,击打之意。指响彻夜空的击鼓声还未停止。
3. 喧呼:喧闹的呼喊声,形容人潮涌动。
4. 早衙:古代官员的办公处所,此处指去官府上班。
5. 霜风:带有寒气的秋风。
6. 望月:此处指天空中的月亮。
7. 晓初斜:晓,天亮的时候;初斜,刚刚倾斜的样子。
8. 舆竹:舆,轿子;竹,竹子做的东西,这里指代轿夫。
9. 依青盖:青盖,绿色的伞盖,这里形容轿夫头戴的绿色遮阳物。
10. 灯笼:照明工具,这里指官员出行时举着的灯。
11. 闪绛纱:绛纱,深红色的纱帘,这里形容灯笼上闪烁的红色光线。
12. 三年蝴蝶梦:引用庄周梦蝶的故事,暗示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13. 笑杀野人家:杀,程度副词,相当于“很”;野人家,乡村百姓。意思是嘲笑那些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陈棣的《晨起趋府》描绘了诗人清晨赶赴官府的场景。诗中,诗人以五鼓、霜风、望月等意象展现了一幅黎明时的景象。其中,“五鼓未停挝”与“霜风晨正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早晨寒冷的风和猛烈的五鼓声,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而“望月晓初斜”则通过月亮的倒影在曙光中的变化暗示出时间的推移。紧接着,“舆竹依青盖,灯笼闪绛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坐的车马和灯笼闪烁的景象,展示出一种繁华盛世的氛围。最后两句“三年蝴蝶梦,笑杀野人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讽刺和无奈。整首诗风格鲜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晨起趋府》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描绘官场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即南宋孝宗时期。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暂时保持了南北分治的局面。
在这个时间段内,陈棣作为一个士人,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高中。尽管屡试不第,陈棣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尤其在诗歌方面独树一帜。他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但仍然关注国家的兴衰与百姓的生活。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政治上,孝宗皇帝力图恢复祖宗基业,整顿朝政,选拔贤能;经济上,南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突出;文化上,南宋文学艺术繁荣,尤其是词的创作达到了高峰。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陈棣仍然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