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宅
六窗深闭大槐宫,一枕清风瞬息中。
穷劫至今佛与祖,楼头知是几声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把六扇窗户都关紧在宏伟的大槐树宫殿里,睡一觉就能感受到瞬间的清凉微风。从古到今历经艰难困苦的佛陀和祖师们,我在楼上能听到的是几声钟声呢?
去完善
释义
1. 六窗: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即人类感知世界的六个器官。在这里比喻紧闭的门窗。
2. 大槐宫:指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描绘的一个梦境,主人公在梦中进入一个叫做“大槐国”的地方,后被任命为“南柯郡”太守,梦中历经荣华富贵。这里的“大槐宫”是对应这个梦境的象征。
3. 穷劫:佛教用语,表示时间漫长。
4. 佛与祖:这里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和禅宗的祖师们。
5. 楼头:高楼的顶部。
6. 钟:佛教寺庙中的报时器,用于召集僧众进行朝暮课诵。
去完善
赏析
《梦宅》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修行环境,同时也借用了佛教的意象。首先,诗人用“六窗深闭大槐宫”来形容自己的心灵境界,这里的“大槐宫”应该是指唐代的槐树寺,意味着诗人心中的清静之地。接着,他通过“一枕清风瞬息中”来表达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平和,仿佛在清风中入梦,时间也瞬间消失。然后,“穷劫至今佛与祖”这句则表达了对佛陀和禅宗祖师的敬仰之情,以及诗人自己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所积累的宗教体验。最后,“楼头知是几声钟”这一句以钟声收尾,表达了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对自己的反思和对佛法的领悟。整首诗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宅》是唐代诗人释智朋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释智朋,生卒年不详,唐朝僧人,擅长诗文创作。
在唐宪宗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释智朋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往往带有宗教色彩,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梦境为引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心境。
释智朋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释智朋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