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然而,眼前只见落叶铺满整个空旷的山野,哪里还能找到他的踪影呢?

去完善
释义
荆薪:柴火;白石:道家修炼时用的一种石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开篇两句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以及由此引发的思念之情。“涧底”二句则刻画出山中道士简朴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接下来,“欲持”二句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相聚的愿望,同时增添了一丝无奈和惆怅。最后两句以景结情,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广阔的自然之中,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遐想。整首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这首诗,作于唐朝天宝年间。此时,大唐盛世已经接近尾声,政治腐败、战争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诗人在全椒山中的道士那里,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平淡,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韦应物本是一位世家子弟,早年生活豪奢,然而家族的衰落和个人的波折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天宝年间,他因为世事的动荡而深感忧虑,于是选择了归隐山林,远离尘嚣。在这期间,他与全椒山中的道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精神上的寄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全椒山中道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他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山中道士的清静生活,以及自己在尘世中的无奈和苦闷。这首诗歌既是对山中道士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