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进学斋记

标题包含
进学斋记
  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齐名。 张耒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13岁时就写出了《函关赋》,受...查看更多
欧阳筱筱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君子的言行一刻不停地学习,所以他们的品德也就一刻不停地在进步。他们闻鸡起舞,夜以继日地勤学不倦,无论是外出处理公务,与师长朋友交往,还是在家接待宾客,照顾亲人,教育子女,没有片刻不在熟悉事务,学习礼仪。他们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探究万物的道理,以此来深入理解道德的精微之处,始终不懈怠。因此他们的品德日益精进,无法阻挡。 古代君子即使在饮食、游玩、生病的时候都不忘学习。比如,士人吃饭时也会讨论烹饪技艺,这说明他们在吃饭的时刻也不忘学习。曾晳在舞雩台旁吹风时吟咏诗歌,这表明他在游玩时也在学习。曾子在病重时还为大夫更换床席,这说明他在病中也未曾停止学习。相比之下,现今自称学者的人,只知道皮毛,拾人牙慧,实在应该感到羞愧。他们成年后去当官就抛弃了学业,等到年纪稍长再去当官也同样如此。所以后来的君子们往往在任职几年后,言谈举止、嗜好习惯与刚踏入仕途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在元丰年间的乙丑年,我在咸平做官,整理我所居住的西边的地方,恢复了它的原貌并加以完善。整洁之后,我把《诗经》、《尚书》、古代历史书籍放在里面,天气热时就打开窗户,天气冷时就堵塞通风口,我几乎整日都待在里面。我是个懒惰的人,所以我取用古代的学习方法并称之为“进学”,写下这些想法,希望借此时刻提醒自己。
欧阳筱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无须臾而不学:指古人一刻也不停止学习。 2.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天刚亮就起床,太阳落山才休息。 3. 莅官治民:担任公职管理百姓。 4. 事师友、对宾客:侍奉老师和朋友,接待来宾。 5. 道徳之微妙:道德的精深奥妙之处。 6. 俟时:等待时机。 7. 肴烝:美食。 8.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曾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这里表示游观之中也有学问。 9.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曾子生病了还会更换大夫的竹席。这表示病中也要注重修养。 10. 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窃取表面的东西,却忽略了实质的内容。 11. 元丰之乙丑:公元1079年。 12. 咸平: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 13. 进学:这里是作者自己读书的地方。
欧阳筱筱
去完善
赏析
这篇《进学斋记》的文章中,作者认为古代君子的品德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进步之中。他们无论在工作还是休息时,甚至生病期间都在学习,不断钻研天地之道的规律,考察万物的原理。所以,他们的品德在不断的提升,没有任何停歇的时候。
欧阳筱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进学斋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张耒的作品,创作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张耒由于学识渊博而受到王安石的赏识,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然而宋神宗在位期间(1067年-1085年)的社会矛盾重重,导致新法难以顺利实施。这时期文人墨客纷纷反思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等观念,认为其中存在诸多弊端,亟待改进。《进学斋记》反映的就是这一时代的背景和困惑。
欧阳筱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