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赵凤台知府

标题包含
送赵凤台知府
五月寒云湿不飞,临辞无语思依依。 此心不许江山隔,时听除音来竹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心月,法号宗泐(1314-1390年),字大圭,号全室,又号释心月。他是明朝初年的著名僧人、诗人和书法家,浙江台州人。 释心月自幼出家为僧,曾师从于元末明初的高僧笑隐大訢禅师,学习佛法和诗文。他天...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月的寒冷云雾湿润无法飘散,即将离别之时无言心中思绪万千。 我的心不允许被山水阻隔,时常听到扫除杂音的竹笛之声传来。
去完善
释义
1. "五月寒云湿不飞":这里的"五月"指初夏时节;"寒云"指的是阴云,也可以象征送别时的伤感情绪;"湿不飞"意为雨水使云朵湿润而不会飘散。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在一个阴雨的初夏季节送别友人时的哀伤心情。 2. "临辞无语思依依":"临辞"是指即将告别的时候;"依依"形容不舍之情难以割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即将告别时,双方都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难舍难分。 3. "此心不许江山隔":"此心"指的是诗人和友人的心;"不许江山隔"是说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感情不受地域隔阂的影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对彼此感情的珍视,即使分离在两地,他们的心仍然紧密相连。 4. "时听除音来竹扉":"除音"是指官员任命的消息;"竹扉"是指简陋的房屋门。这句话意思是诗人时常关注友人的仕途动态,期待着他传来好消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寄寓美好期望的诗歌。首先,诗人用“五月寒云湿不飞”描绘出一幅寒冷而湿润的场景,这与离别时刻的氛围相呼应。接下来,诗人通过“临辞无语思依依”传达了离别之际的无言与依恋之情。接下来的两句,“此心不许江山隔,时听除音来竹扉”则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惋惜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人借助“此心”、“江山”等词语巧妙地传达出人类真挚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赵凤台知府》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大致在公元100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之交,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人们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欣赏程度都非常高。诗的作者释心月,是一位出家僧人,他在当时非常受人尊敬,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诗的创作期间,释心月的生活经历了一段波折。他原本是朝廷的一名官员,后来因为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出家为僧。他在寺庙里度过了很多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专心致志地研究佛法和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使得他的诗歌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与此同时,宋朝的社会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这个时期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腐败、社会不公等。释心月的诗歌正是反映了这些问题,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还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