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妇言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买臣:西汉人朱买臣,早年家贫以砍柴为生,常读书。后来因为才学得到汉武帝的任用,官至丞相。
2. 不忍其去妻:指朱买臣发迹后,没有抛弃他的前妻。
3. 筑室以居之:指朱买臣为前妻盖房子让她居住。
4. 分衣食以活之:指朱买臣分给前妻食物和衣物让她生活。
5. 仁者之心也:是仁爱之人的行为。
6. 一旦:某一天。
7. 近侍:皇帝的亲近侍从,这里指朱买臣的亲近随从。
8. 秉箕帚:拿着扫帚,意指做妻子的家务事。
9. 有年矣:有好几年了。
10. 每念饥寒勤苦时节:每当想到自己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11. 通达:显达,地位显赫。
12. 以匡国致君为己任:把辅佐国家治理好作为自己的责任。
13. 以安民济物为心期:把使人民安居乐业,帮助有需要的人作为自己的期望。
14. 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而我不幸的是离开了你的身边。
15. 天子疏爵以命之:皇帝封给他官职。
16. 衣锦以昼之:穿着华美的衣服在白天出行,表示显贵。
17. 斯亦极矣:这也算是达到了极致。
18. 向所言者:指过去所说的愿望。
19. 蔑然无闻:完全没有听到他实践那些话。
20. 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全国太平,没有战事,让他没法施展抱负吗?
21. 未假度者:没有经过考虑。
22. 矜于一妇人:对一个女人表示关心和同情。
23. 可矣:可以理解。
24. 其他未之见也:对其他方面则没有什么表现。
25. 安可食其食:怎么还可以接受你的供养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越妇言》,作者罗隐,讲述了一个越妇在丈夫富贵后表达不满的故事。罗隐巧妙地通过越妇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矛盾。
首先,诗中提到买臣发达后对待妻子非常仁厚,为她修建房屋、提供饮食,表现出一个仁者的形象。然而,这种仁厚并没有得到妻子的感激。反而,越妇回忆起过去两人共度的艰苦岁月,那时买臣曾立志将来要辅佐国家、安定百姓,但这些愿望在他成功后却并未实现。越妇感到失望和愤怒,认为买臣只是在她面前炫耀自己的地位,而对曾经的承诺毫不在意。因此,她选择拒绝接受买臣的恩惠,最终以死抗争。
这首诗歌颂了越妇的坚守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中一些人在成功后的虚荣心和忘却初衷的现象。诗人通过这一故事,警示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勿忘初心,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妇言》是唐朝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76年。在这一年里,罗隐科举落榜,失望之余,他四处游历,期间写下了不少寓言诗和讽刺诗,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统治阶级的嘲讽。
这个时期,罗隐正值中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曾历任县令、刺史等职,但都因才能得不到赏识而离任。这使他深刻认识到官场黑暗,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在越地游历时,罗隐结识了一位越妇,她以其聪慧的言谈和独特的人生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越妇言》。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晚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贫富差距加大,政治腐败严重。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原因,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民生疾苦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投身诗歌创作,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罗隐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