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大中
真伪少分别,吁嗟此世情。
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声。
命合生来困,诗应没后名。
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个时代里,真假的区别越来越少,真是让人感叹不已。美丽的西施成了老妇人,而南郭先生却以崭新的姿态崭露头角。命运注定了困苦的生活,诗歌在作者离世后反而更为人所知。旅行到底带来了什么呢?不过是炎炎烈日下继续徒步前行。
去完善
释义
《送任大中》: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任大中,指诗人友人任伯雨,字大中。
1. 真伪少分别:这句表达了在现实生活中,真假往往难以分辨的感叹。
2. 西施作老婢:比喻有才学的人被埋没,如同美女西施沦落为普通的仆人一样。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里用来象征有才华的人。
3. 南郭逞新声:此处南郭用典,借战国时期吹竽的南郭处士暗喻任大中这样的有才之士,“逞新声”则意指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与智慧崭露头角。
4. 命合生来困:这句是说命运使得人生来就处在困境之中。
5. 诗应没后名:指诗歌的美名应该在作者逝世后才得以流传。
6. 旅游何所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旅行漂泊又能得到什么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困惑与无奈。
7. 赤日又徒行:描述了烈日当空之下,诗人与朋友背着行李徒步前行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送任大中》是北宋诗人李觏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感慨。
首联“真伪少分别,吁嗟此世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缺乏辨别真伪能力的感叹。人们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对于真假难辨的事物缺乏分辨能力,这让人痛心疾首。
颔联“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声”,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例子进行对比。西施是古代的美女,她的美丽和魅力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在这里却被贬为老婢;南郭先生则是寓言故事中的角色,以吹竽的技艺闻名,但实际上却是个滥竽充数的人,在这里却得以崭露头角。这种强烈的反差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社会人才选拔和评价体系的深刻质疑。
颈联“命合生来困,诗应没后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和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命运注定多舛,而这反而激发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他相信,尽管自己可能在世时得不到认可,但诗人的名声应当在身后的岁月里得到传颂。
尾联“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揭示了诗人在出游中所见所感。在炎炎烈日下徒步行走,虽然辛苦,却也让他看清了现实世界的种种弊端。这种体验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和感悟,也促使他更加坚定地投身于诗歌创作。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任大中》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但也是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不断加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觏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关注。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关切。在《送任大中》这首诗中,他通过对任大中即将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李觏在这个时期的遭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在他的其他诗歌作品中,这种不满情绪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尽管遭遇挫折,李觏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总的来说,《送任大中》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不断加剧,而李觏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关切。同时,李觏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