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外祖母夫人李氏墓陟屺亭

标题包含
题外祖母夫人李氏墓陟屺亭
陟屺哀哀八十亲,渭阳念母我伤情。 等为孝子终身慕,最惨婴儿半路声。 已把山光占塾教,底须宅相写亭名。 登亭更望芙蓉顶,吹棘风前泪并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攀登山峰悼念逝去的双亲,心中悲戚不已。我在咸阳想念母亲,情难自已。我们作为孝顺的儿子,一生都在怀念他们。最为悲痛的是,孩子在半路上就夭折了。在山村教书,用家乡的风土人情熏陶孩子们。不必再去构建家园,只寄情于山水之间。登上山顶的亭子,再次仰望山峰,听着风吹过荆棘的声音,眼泪不禁流淌下来。
去完善
释义
1. 题:指诗的题目。 2. 外祖母:母亲的母亲。 3. 夫人:古代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4. 李氏:夫人的姓氏。 5. 陟屺亭:这里指的是供人登高望远、表达思念之情的地方。 6. 哀哀:悲哀的样子。 7. 八十亲:指年老的亲人,这里指外祖母。 8. 渭阳:渭水之北,这里是许及之家乡所在的方位,用来表示怀念故乡的母亲。 9. 孝子:指尊敬父母的人。 10. 终身慕:指终其一生都在思念。 11. 最惨:非常凄惨。 12. 婴儿半路声:指死去的亲人的哭声。 13. 山光:指山中的风光景色。 14. 占塾:在书房中布置景物。 15. 底须:不必需要。 16. 宅相:指风水宝地。 17. 芙蓉顶:指山峰。 18. 吹棘风:形容风吹过荆棘丛生的荒野。 19. 泪并倾:指泪水一起流下。
去完善
赏析
《题外祖母夫人李氏墓陟屺亭》是一首描绘亲情、怀思亲人的诗作。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外祖母李氏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哀思。 首联“陟屺哀哀八十亲,渭阳念母我伤情。”诗人以登高望远的形式,表达了对亲人离去的悲痛。其中“八十亲”点明了所悼念者的年龄,表现出诗人对外祖母深切的怀念之情。“渭阳念母”则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颔联“等为孝子终身慕,最惨婴儿半路声。”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和失去亲人的痛苦。“等为孝子终身慕”表达了诗人作为孝子对亲人的尊敬和仰慕之情;而“最惨婴儿半路声”则通过描述婴儿在半路上夭折的悲惨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 颈联“已把山光占塾教,底须宅相写亭名。”诗人通过叙述自己将山光纳入书院教学,以及不须依赖宅相为亭子命名的行为,表达了对自己学识和品德的自信。 尾联“登亭更望芙蓉顶,吹棘风前泪并倾。”诗人登上亭子,遥望远方的美景,却发现自己无法摆脱失去亲人的悲痛。在此情境下,他不禁泪流满面,流露出深深的哀伤之情。 总之,《题外祖母夫人李氏墓陟屺亭》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外祖母李氏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借以表达了他对自己学识和品德的自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外祖母夫人李氏墓陟屺亭》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正值南宋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 在这个时期,许及之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的生活际遇和官场生涯颇有波折。他曾担任江西转运判官、太常少卿等职,后因触犯权臣韩侂胄而被贬谪。在此期间,许及之常常通过游山玩水、拜访古迹来排遣心中忧愤。这首诗歌便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有感于外祖母李氏墓地的环境气氛而创作的。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许及之所在的南宋时代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时期。一方面,南宋政权需要抵抗北方金国的侵略,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党争不断,民生疾苦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及之以个人经历和家族情感为依托,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家国情怀的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