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思建茶不可得因作呈胡季和
新政勤劳俭素中,建溪千焙一毫供。
人知廉耻苞苴减,运属危原丘壑空。
惯以枪旗论胜负,果劳甲胄历危凶。
不登王会篇中物,便好从今永绝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的政策规定下,我们要勤劳节俭,只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建溪一带制茶工艺传承千年,只为奉献出一杯好茶。人们懂得羞耻,不再收受馈赠,使得利益空间逐渐消失。习惯于通过竞争来分出胜负,就像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危险和战斗。如果这些努力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永远离开这个舞台吧。
去完善
释义
1. 新政:指宋徽宗在位的时期。
2. 建溪:位于福建武夷山的一条溪流,是产建茶的地方。
3. 千焙:形容制茶工艺复杂繁琐。
4. 一毫供:指的是建茶的产量较少。
5. 苞苴:贿赂或礼品。这里指茶叶贸易中的灰色地带。
6. 运属危原丘壑空:描述茶叶运输过程中经过的危险山区和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
7. 枪旗:茶叶的种类,类似于龙井茶、碧螺春等。
8. 甲胄:战士的防护装备,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采茶、制茶过程的艰辛。
9. 王会篇:古代对各地特产和礼仪的记录,这里暗示建茶的品质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病中对建茶的渴望以及对其道德内涵的赞美。诗中以新政中的勤俭素作为引子,描绘出建溪茶园的一派繁忙景象。接着,诗人强调人们懂得廉耻的重要性,认为在危机时期,保持道德操守同样重要。接下来,他通过讲述茶叶的培育过程,表达了茶品与人品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建茶这种上品茶叶能给人以精神的洗礼,让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险。最后,诗人表示尽管建茶并未被列入贡品,但它仍然是一种美好的事物,应该被珍视。全诗通过对建茶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中思建茶不可得因作呈胡季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具体来说是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在这个时期,晁说之正身处人生困厄之中,他因病痛和身体虚弱而痛苦不堪,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溢于言表。
北宋时期的茶文化非常繁荣,特别是建州(今福建武夷山一带)所产的建茶,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于世。当时朝廷设有专门的茶官监制茶叶,并设有茶马交易以换取边疆的马匹,可见茶叶在当时的重要性。建茶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中享有盛誉,成为了一种高雅的品味象征。
晁说之作为宋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他对茶的喜爱可想而知。然而,他在病重之时却难以品尝到心仪的建茶,这让他倍感惆怅和遗憾。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病中思建茶不可得因作呈胡季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