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上行上周宪
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
水才一石泥数斗,弥漫滮池浸渠口。
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
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
一夫搴茭前,一夫荷锸去。
旋烧香纸祭水庸,更酌村醪赛田祖。
鹿头北,海眼西,绵洛一带填淤肥。
苎麻沤池禾稻长,虽有旱暵无凶饥。
今年狼头窥井络,罗堰九星几缺角。
匪天十风五日雨,陆海将贫水维浊。
上帝悯下民,亲遣苍水使。
西门骖前白渠后,指画田塍若鳞次。
新堰举,旧堰修,野媪含笑谿童讴。
自言春种皆茁土,桔槹长闲卧畦圃。
明朝百役非所知,且乐丰年踏车舞。
燕泥新湿花雨斑,四牡趣向东郊还。
地平天成九功叙,今秋都筑沙堤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堰上行走,桃树的鲜红映照在水中,春色满溢。
取水需要一石泥数斗,漫溢在滮池和渠口之间。
树干使用的是淇园的竹子,土地采用的是汉朝的堤坝石头。
经过石块的填充和竹子的凋落,营造出千丝万缕的感觉。
一个人手拿竹竿在前,另一个人背着铁锹跟随其后。
随时用香烛祭祀着水神,再品尝一下村酿的酒,以此来表达对农田的保护神——田祖的敬意。
在这片土地上,鹿头之北,海眼之西,棉洛一带的地都因灌溉而肥沃。
这里种植的苎麻、浸泡的池塘以及稻谷都生长得非常好,即使有干旱的威胁,也不会有饥荒的问题。
但在今年,狼头观察到了水井的情况,罗堰上的九个星星似乎有些破损。
如果不是十天刮五次风,陆地和水都将变得浑浊而贫穷。
上帝怜悯众生,派遣了来自苍水的使者。
西门的人马前后相随,所过之处田埂如鳞次栉比般整齐。
新堰被建立,旧堰得到修复,田野中的老妇人笑着,小溪旁的孩子们歌唱着。
她们说春天播种的土地都已经发芽,桔槔也静静地躺在菜圃里。
明天所有的农活都不必担心,只需要享受丰收的年景,踏着车子跳舞就可以了。
燕子的新巢刚刚湿润,花朵飘洒的雨点呈现出斑驳的色彩,四匹马向东方的郊区奔跑而去。
大地一片平和,天色一片成功,所有这些都记述了完成大功的喜悦,今年的秋天都可以建造沙堤的路。
去完善
释义
《堰上行上周宪》是一首描绘水利工程的古代诗歌。以下是各句的注释:
1. 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此句意为在堰边行走,看到桃花盛开,春水荡漾的景象。堰,水利工程;桃,植物名;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春水生,春天的水逐渐上涨。
2. 水才一石泥数斗,弥漫滮池浸渠口:这句表示水流经过堰之后,水量大大增加,从一石变成了数斗,整个渠道都被漫过了。
3. 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这句描述了水利工程所用的材料,用淇园的竹子作为护堤,用汉堤的石块加固。
4. 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这句话描述了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气势。通过石块和竹子构建起数百米长的堰,如同一条青龙蜿蜒在水面上。
5. 一夫搴茭前,一夫荷锸去:描述了劳动人民挖掘泥沙的情景。
6. 旋烧香纸祭水庸,更酌村醪赛田祖:劳动人民在工程开始前祭祀河神祈求保佑,工程结束后庆祝丰收。
7. 鹿头北,海眼西,绵洛一带填淤肥:描述了整个水利工程的区域范围。鹿头山位于北方,海眼山位于西方,绵洛则是指整个地区。
8. 苎麻沤池禾稻长,虽有旱暵无凶饥:堰的建设使得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即使遇到旱灾也不会导致粮食歉收。
9. 今年狼头窥井络,罗堰九星几缺角:形容今年雨水稀少,堰的水位下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0. 匪天十风五日雨,陆海将贫水维浊:如果没有老天爷的眷顾,连续的降雨,内陆的水域将会变得浑浊不堪。
11. 上帝悯下民,亲遣苍水使:描述了上帝的慈悲,派遣使者来帮助人们解决水资源的问题。
12. 西门骖前白渠后,指画田塍若鳞次:表示工程地点在西门和马骖之间,工人们井井有条地进行着水利建设。
13. 新堰举,旧堰修,野媪含笑谿童讴:表达了堰建成后,乡村百姓欢庆的场景。
14. 自言春种皆茁土,桔槹长闲卧畦圃:劳动人民感叹春季种植的庄稼都在茁壮成长,农民们期待着丰收的到来。
15. 明朝百役非所知,且乐丰年踏车舞:描述了村民们享受丰收的喜悦,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16. 燕泥新湿花雨斑,四牡趣向东郊还:春天到来,燕子归来,鸟儿的歌声充满了喜悦。
17. 地平天成九功叙,今秋都筑沙堤路:对水利工程成功后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赏析
堰上行,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春日里,桃花灼灼盛开,溪水潺潺流淌,淇园翠竹挺立,汉堤石头安然。通过一番辛勤努力,人们把竹子、石头搭建起了一座座坚固的水堰,以备灌溉农田之用。在祭祀和欢庆活动中,人们祈求五谷丰收,期盼来年不再受旱灾之苦。
然而,诗人在赞美劳动与丰收的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常。当堤堰缺失时,土地变得贫瘠而干旱;而当上帝派遣使者来到人间,帮助修补堤堰时,又带来了五谷丰登的希望。这一情景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堰上行上周宪》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的年代。吴泳作为南宋文人,一生致力于科举考试,渴望为国家效力,但在当时朝政昏庸的环境下,他的抱负难以实现。因此,在这首诗歌中,他借古堰行游的经历,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时局的忧虑。
吴泳在诗中描绘了沿途所见的美景和古迹,但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联想到国家的兴衰和人事的变迁。通过描述周宪的心境,诗人也表现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那时,战乱频繁、百姓疾苦,吴泳忧国忧民的心情溢于言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时代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