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潘王二丈池上
薰风万盖拥轻红,长是相看六月中。
忽有一花迎白露,定应来伴木芙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熏风吹拂下,万簇绿叶拥簇着轻盈的花朵,在这每年的六月里总是让人陶醉其中。忽然有一朵花儿迎来了清晨的露珠,想必她是特地前来与木芙蓉相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薰风:即和风,南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也指和暖的南风。
2. 万盖:指很多荷叶。盖,古代对“伞”的称呼。这里形象地描绘出荷叶繁茂的景象。
3. 轻红:淡红色。这里指荷花。
4. 六月:指农历六月。此时正值夏季,也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5. 有一花:指突然有一朵荷花。
6.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9月7日或8日。这时气温降低,早晚露水增多。
7. 定应:一定应该。表示推测。
8. 木芙容:即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陈宓的《陪潘王二丈池上》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景象。诗的开篇“薰风万盖拥轻红”形象地刻画了夏日里的绿叶繁茂,红花朵朵的美景。诗人通过“万盖”和“轻红”两个词汇,不仅传达了树木郁郁葱葱、红花争艳的画面感,还巧妙地传达出了阳光的炽热以及微风拂面的舒适感。
紧接着,“长是相看六月中”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在六月的日子里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同时,这半句也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季节的感知——盛夏的阳光、温度、美景都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接下来的“忽有一花迎白露”更是让整首诗产生了跌宕之感。尽管是在炎炎夏日,然而不经意间的一抹白色花朵却让人感受到了白露将至的氛围。这种对比既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又使得诗意更为丰富。
最后一句“定应来伴木芙容”则将注意力引向了另一种花朵——木芙蓉。诗人通过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花朵生命力和情感色彩。这句话意味着,既然有一朵花在此时此地盛开,那么木芙蓉也会紧随其后。这里,诗人以花喻人,暗示了友情的长久和陪伴的温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陪潘王二丈池上》是南宋著名诗人陈宓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具体年代无法确知。陈宓生活在南宋晚期,其生平记载较少,但从诗歌内容来看,他与潘、王二位友人关系密切。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国威胁之下的特殊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南,南宋得以在金国的铁蹄下求得暂时的安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事发生。在此期间,金国时常南下侵犯边境,对南宋的领土和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陈宓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方面,陈宓曾任户部侍郎等职,他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大事,曾提出过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建议。然而,由于南宋政治腐败,他的很多建议并未被采纳。在任官期间,他还结识了潘、王两位挚友,三人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这些生活点滴成为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反映在他与潘、王二位的唱和之作中,如本诗《陪潘王二丈池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