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七

标题包含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七
秋水适弥漫,宁分马与牛。 酒楼翻擅价,不当白狐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郭祥正(1035年-1113年),字功甫,一作功父,自号漳南浪士,又号漳南溪隐。北宋时期文人,祖籍西蜀,徙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 郭祥正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泛起波澜,马和牛在岸旁漫步,它们无法分辨彼此。酒楼里的菜肴价格不菲,甚至超过了白色的狐狸皮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追和:指依照原作的题材或形式创作的诗文。 2.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组诗歌,以秋天的江水和河边场景为主题,共有17首。 3. 郭祥正:北宋著名文人,曾任知州,擅长作诗。 4. 秋水:秋天的江水。 5. 适:恰好,正好。 6. 弥漫:这里形容江水宽阔无边的景象。 7. 宁分:即“不分”,无法区分。 8. 马与牛:比喻在江边的人们和马匹,这里代表普通百姓。 9. 酒楼:酒店,供酒食的地方。 10. 擅价:抬高价钱。 11. 当:相当于,对等。 12. 白狐裘:白色的狐狸皮制成的衣服,非常珍贵。
去完善
赏析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七》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诗人以“秋水”为切入点,通过描述“水漫”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浩渺与磅礴气势。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马与牛”,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水流的广阔与生命的活力。此外,诗人还通过提及“酒楼翻擅价,不当白狐裘”,表达出对世俗纷扰的关注和对淡泊名利的向往。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世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七》,是由北宋诗人郭祥正所作。创作时间是公元960-1127年之间,也就是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人在此背景下大量创作诗歌。 在这个时代,郭祥正的经历丰富,他在地方任过官职,因能力出众,步步高升,后因病辞官回乡。这期间他通过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获得了丰富的阅历和灵感,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首诗的创怍过程中,郭祥正受盛唐诗人李白的影响较大,他以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为蓝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背景,借诗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