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足庵
幽居不可寻,高卧白云深。
举眼皆贪者,何人有止心。
三衣了冬夏,一钵饱山林。
此外无他事,听松生绿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尘世难寻觅,隐居高卧白云深处。
放眼望去尽贪婪之人,谁还拥有安宁的心。
身披三件僧袍度寒冬与盛夏,一钵化缘饭足山林间。
除此别无他事,静听松涛奏响绿色乐章。
去完善
释义
《赠僧足庵》注释:
1. 幽居:隐逸的居所。这里指诗人所描述的高僧足庵的生活居所。
2. 高卧:形容高僧足庵深居简出、生活闲适的状态。
3. 白云深:比喻远离世俗纷争的地方。
4. 举眼:放眼望去。
5. 贪者:指贪图名利的人。
6. 止心:指安定的内心,这里暗示高僧超凡脱俗的心境。
7. 三衣:指僧人的三种僧衣,包括九条衣、七条衣和大衣,用于四季更换。
8. 一钵:指僧人化缘时所用的饭钵,用来盛放食物。
9. 饱山林:指僧人在山林中修行,以大自然为食。
10. 听松生绿阴:指聆听松树生长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去完善
赏析
《赠僧足庵》是一首表达作者与僧友隐居生活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描绘了一幅远离世俗、清心寡欲的隐逸生活画卷。
诗人以“幽居不可寻”开篇,强调僧侣居所的幽静与隐秘。接着以“高卧白云深”描写僧侣的生活状态,暗示他们已超凡脱俗,超然物外。
诗人感慨“举眼皆贪者,何人有止心”,表达了对世人的失望和对僧侣精神的赞美。贪婪是人的天性之一,而僧侣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心灵的平静,实在难能可贵。
诗中用“三衣了冬夏,一钵饱山林”描述了僧侣简朴的生活方式,身披三衣便能度过四季,仅靠一碗饭就能在山林间饱腹。这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们对尘世荣华富贵的超脱与洒脱。
最后,诗人以“此外无他事,听松生绿阴”收尾,表现出僧侣们闲适恬淡的生活心态。他们在山中聆听松树生长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绿意,内心一片宁静。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僧侣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钦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僧足庵》是顾逢在南宋时期创作的诗歌。顾逢生活于南宋末年,晚年曾经参禅,他的一生历经波折,深切体会到世事的无常。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表达个人心境、观察世间万象的诗词作品,其中尤以描绘禅宗题材的作品最为著名。
《赠僧足庵》这首诗就产生于顾逢参禅的时期,此时他年岁已高,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首诗中,顾逢表达了对自己修行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将僧人足庵比作山中的青松,寓意着他们共同面对人生困境的精神力量。诗人以松石为伴,表现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教禅宗的领悟。
当时正处于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禅宗思想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顾逢在这一时期积极参与禅宗活动,与僧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赠僧足庵》正是他这段经历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