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曹通直以颜鲁公墨迹题辞乞诗刊石

标题包含
曹通直以颜鲁公墨迹题辞乞诗刊石
临池余事得忠臣,白刃林中不动身。 见义舍生安为己,怀谖保位独何人。 英名在世长如日,遗像于今凛若神。 一览精诚方自失,羞将累句刻苍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旁敲侧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忠诚的大臣,他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毫无惧色。他看到正义的事情就毫不犹豫地舍弃生命,心怀叵测地保护自己的地位,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英名流传于世如同太阳永恒,他的雕像在今天仍然让人感到敬畏。我第一次看到了他的赤诚,感到羞愧,我不应该用那些陈词滥调来玷污这块坚硬的石头。
去完善
释义
1. 临池:指练习书法;2. 忠臣:指颜真卿,唐朝大臣,书法家;3. 白刃林中:指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坚守的常山郡(即今日河北正定),当时城外有树林;4. 见义舍生:指颜真卿抵抗叛军而死;5. 怀谖保位:指背叛国家的人;6. 英名在世:指颜真卿的美名流传于世;7. 遗像于今:指颜真卿的画像至今仍然存在;8. 苍珉:指石刻碑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颜鲁公(颜真卿)的墨迹的赏析,表达出诗人对忠诚、勇敢和坚守正义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颜鲁公在危险关头依然坚守正道、舍生取义的精神风貌,并用对比的手法讽刺了那些心怀欺诈、谋求权位的小人。同时,诗人强调了颜鲁公英名不朽,其遗像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最后,诗人表示在欣赏到颜鲁公的忠诚赤诚后,深感羞愧,觉得自己无法将平庸的诗句镌刻在石头上,以免玷污颜鲁公的英名。整首诗情感充沛,格调高雅,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正义的深刻理解和对颜鲁公的深深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热衷于诗书唱和,互相交流文学技艺,其间自然形成各种诗歌圈子。在此背景下,韩维在太尉、侍讲吕公著府邸邂逅了官至通直郎的曹通直,并成为忘年之交。《曹通直以颜鲁公墨迹题辞乞诗刊石》这首诗正是在这段时期创作的。 曹通直是韩维的一个挚友,此人性格豪爽,才华横溢,尤其擅长书法艺术。而颜鲁公(即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流传后世,备受推崇。曹通直偶然获得颜鲁公的一幅墨迹题辞,如获至宝,遂萌生将其装裱刊石、传承后世的念头,并将此愿望付诸实践,向好友韩维乞诗留传千古。 《曹通直以颜鲁公墨迹题辞乞诗刊石》是韩维受曹通直之托为颜鲁公墨迹题辞写的诗篇。韩维本人亦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和苏轼、黄庭坚等人交往密切,关系甚好,共同开创了北宋时期的文坛盛况。这首诗描绘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的魅力,以及曹通直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展示了作者个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崇高的艺术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