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仲巽在高阳日作诗见怀而不见寄

标题包含
和仲巽在高阳日作诗见怀而不见寄
常记当年并马鞍,翛然无事世尘间。 独怜交契如君少,仍喜官曹共我闲。 却顾旧游空岁月,欲传佳句邈河关。 从今会合尤须数,此别相看鬓已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高阳:这里指汉代高祖刘邦的故乡,位于今中国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一带。 2. 鞍:马鞍,此处比喻马背上的生活。 3.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4. 无事:没有事情做,形容悠闲的生活状态。 5. 世尘间:人世间,指纷繁复杂的社会。 6. 独怜:独自感到哀伤。 7. 交契:交往密切的朋友。 8. 官曹:官员,这里指自己和对方的职位。 9. 欲传佳句邈河关:想寄送优美的诗句到遥远的河关。 10. 河关:古代黄河沿岸的关卡,这里泛指远方的友人。 11. 从今会合尤须数:从此后要相聚的次数。 12. 鬓已斑:形容头发花白,表示年龄增长。
去完善
赏析
《和仲巽在高阳日作诗见怀而不见寄》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一首唱和之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与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昔日时光的怀念。同时,也传达出两人虽然分隔两地,但友情却依然坚固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首联“常记当年并马鞍,翛然无事世尘间”,作者回忆起当年与友人在马背上共度的快乐时光,那时的生活无忧无虑,远离尘世的纷扰。这里用“并马鞍”形象地描绘出两人亲密无间的情谊,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过去那段美好时光的留恋。 颔联“独怜交契如君少,仍喜官曹共我闲”,作者感慨能与像友人这样的知己相交甚少,同时又庆幸两人在官场上的共同闲暇时光。这两句诗表达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两人共处时光的珍惜。 颈联“却顾旧游空岁月,欲传佳句邈河关”,作者回顾过去的时光,感叹岁月的流逝,希望能通过美妙的诗句传达给远方的友人。这里用“空岁月”和“邈河关”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思念之情。 尾联“从今会合尤须数,此别相看鬓已斑”,作者设想未来的相聚,感叹岁月的无情,彼此已经两鬓斑白。这里用“鬓已斑”形象地描绘出两人都已步入老年的现实,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仲巽在高阳日作诗见怀而不见寄》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韩维正担任太常博士一职,期间他以文才闻名,然而并不受重用。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沉浮,曾在官场上备受排挤,虽然屡次上疏陈述时政,但并未得到朝廷的赏识。这使得他在政治上始终郁郁不得志,这在他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这个时代,北宋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迅速,但在政治上却受到保守势力的束缚。儒家思想在士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相对较为封闭,主张守成不变。这种思想上的束缚使得韩维等一批有识之士无法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抱负,他们只能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维写下了这首《和仲巽在高阳日作诗见怀而不见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感慨。诗人借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以及对时事的关注,展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