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仲嘉云亡未始见梦舟行夜入吴兴境有梦如平生感而赋诗四首 其四
皇天非无知,伯道固有后。
百年能复几,仅比一昏昼。
久知彭篯夭,不及殇子寿。
向来箪瓢生,庙食至今侑。
东陵虽饱死,千载有余臭。
枭藩得刳肠,苕折谩遗鷇。
试当问玄夫,此理或可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并非无知,英雄之道确有传承。
百年岁月不过匆匆几次,恰似日夜交替。
早已知道彭祖寿命短促,却比不上孩童的短暂年华。
一直都知道那个贫穷的颜回,如今仍在神庙中接受供奉。
东陵侯虽然饿死,但他的名声千古流芳。
那些恶霸和贪官虽然得到报应,但依旧遗臭万年。
试着问问那些智者,这个道理或许可以深入研究。
去完善
释义
"伯道":指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字伯文。这里暗含作者对朋友的怀念。
"彭篯":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篯聃,老子别号,相传他活了100多岁。这里表示寿命的长短难以预测。
"东陵":古地名,位于今安徽淮南一带。这里代指汉光武帝的宰相严光,他因生活简朴而被后人尊敬。
"枭藩":指北魏时期的高阳王雍,他与儿子争权被杀。这里的"枭"是鸟类,"藩"指诸侯国,意思是想置他于死地的人就像鸟一样。
"玄夫":指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何晏,他主张精神寄托在虚无之中,有超脱尘世之观念。这里用他来探究生死问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程俱所作,内容是抒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人首先提到“皇天非无知,伯道固有后”,认为命运并非全然无常,像伯道这样的忠良之士,尽管生前受尽磨难,但后世仍会有人怀念他们。接下来的“百年能复几,仅比一昏昼”则表达了生命短暂,转瞬即逝的感叹。诗人接下来以彭祖之长寿与殇子之短寿作对比,寓意人生无常,无论是长寿还是早逝,都无法预知。接着提到了颜渊那样的贤者,虽生活贫困却赢得了长久的赞誉;而东陵侯那样的人尽管吃得好,却仍留下了千古的骂名。诗人通过这样的比较,表达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结尾处,诗人提出向智慧之人寻求答案,探讨生命的奥秘。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程俱是一位文人官僚,曾担任州县官员。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崇。诗人程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诗歌为工具,表达了对自己故友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失去了一位挚友,这位故友名叫仲嘉。他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彼此关爱。然而,天意弄人,仲嘉不幸离世,这给程俱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在失去故友的日子里,程俱常常陷入深深的哀思之中,难以自拔。
在诗人的梦境里,他与故友重逢,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段美好的时光。这种梦境般的感受,让诗人倍感珍惜。于是,他将这种感受付诸笔端,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