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络纬
时序方中伏,簷前络纬鸣。
凉风虽暂至,秋气未全清。
荷叶绿偏断,芙蓉锦渐成。
劝渠莫多事,促织又司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在正值盛夏时节,屋檐前有络纬鸟在鸣叫。
虽然已经有了短暂的凉爽之风,但秋天的气息还未完全显现。
绿色荷叶逐渐凋谢,芙蓉却渐渐绽放出美丽的锦缎。
劝解它不要再制造麻烦,因为蟋蟀又开始担任起这个季节的角色。
去完善
释义
1. 时序:指一年四季的季节顺序。这里指的是夏天。
2. 中伏:三伏天中的中伏,即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夏季最热的时期。
3. 簷前:屋檐下。
4. 络纬:昆虫名,又称络丝娘、纺织娘,其叫声犹如纺纱,古人以此来形容秋天的到来。
5. 凉风:清凉的风,指初秋的气候。
6. 暂至:暂时来到。
7. 秋气:秋天的气象,这里指气温逐渐下降。
8. 全清:完全清凉,指深秋的气候。
9. 荷叶绿偏断:荷花逐渐凋谢,荷叶的绿色也渐渐消失。
10. 芙蓉:荷花的别称。
11. 锦渐成:指芙蓉花慢慢绽放。
12. 渠:它,这里指络纬。
13. 多事:指络纬鸣叫提醒人们秋天已经来临。
14. 促织:蟋蟀的别称,古人认为蟋蟀鸣叫是在报告秋天的到来。
15. 司衡:掌管时节变换的事务。
去完善
赏析
《嘲络纬》是南宋诗人张侃的一首咏物诗。诗歌以络纬(蟋蟀)为题,描绘了自然界时令的变化和秋天的景色。在诗中,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劝告络纬不要过多地打扰人们,应该让秋天安静下来。
首联“时序方中伏,簷前络纬鸣”,点明了时节正处于三伏天,此时屋檐前的络纬开始鸣叫。
颔联“凉风虽暂至,秋气未全清”,描述了虽然已有短暂的凉风,但秋天的气息还没有完全显现。
颈联“荷叶绿偏断,芙蓉锦渐成”,描绘了荷塘里的荷叶渐渐枯黄,而芙蓉却越发绚烂的景象。
尾联“劝渠莫多事,促织又司衡”,则是作者对络纬的劝告,希望它们不要在夜晚频繁鸣叫,给人们带来烦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嘲络纬》是宋代诗人张侃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时值金朝南侵之际,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如此时代背景下,张侃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张侃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曾在朝廷担任要职。然而,在当时腐朽的官僚体制下,他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因此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不满和讽刺。
在这首《嘲络纬》中,张侃以“络纬”这一昆虫作为比喻,揭示了当时官场中那些只会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小人的丑态。他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追求名利、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僚。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忠诚爱国、为民服务的仁人志士的赞美和敬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