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头疼宿酒未能解,独怕晓寒帘卷迟。
懊恨桃花爱飘荡,夜来压折海棠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头疼的问题源于昨天喝的酒还没有完全消解,独自一人最怕的是清晨寒冷的空气来得太迟。
后悔极了那飘荡的桃花,竟然在夜间压断了海棠花的树枝。
去完善
释义
1. 宿酒:指隔夜的酒力尚未消退。
2. 晓寒:早晨的寒冷。
3. 帘卷迟:形容清晨卷起窗帘的时间较晚。
4. 懊恨:恼恨,怨恨。
5. 桃花:一种观赏性植物,花期较长。
6. 飘荡:指随风飘落或飞舞。
7. 压折:压垮,折断。
8. 海棠枝:海棠树的树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早起》,实际上描绘的是春天的早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宿醉未消、惧怕寒冷以及桃花飘荡、压折海棠等场景,表达了春天清晨的生动景象。诗中运用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头疼”象征着夜晚的结束,“晓寒”则预示着白天的开始。同时,“桃花”和“海棠”这两种花卉在春季盛开,它们的出现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尽管他因为宿醉而感到头疼,但他仍然能够欣赏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獬所作。创作于公元1185年,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南下,战事频仍,民不聊生。诗人郑獬(1127-1193)身处乱世,心怀忧国之情。他早年参与科举考试并高中状元,然而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虽身处逆境,但他始终关注民生疾苦,以诗文抒发家国情怀。
在创作《早起》时,郑獬正任职地方官吏,负责治理百姓事务。他亲身体验民间疾苦,感受战争的残酷。这首《早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混乱和百姓的艰难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早起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这个动荡时期的无奈与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