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禹庙

标题包含
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禹当年若早知治水需历经如此艰辛,他依然会义无反顾地乘坐四种交通工具,疏通河道,开凿山石,掌控巴蜀大地。
去完善
释义
乘四载:指大禹治水时乘坐四种交通工具(车、船、橇、轿);疏凿:疏通河道、开凿山石;三巴:泛指巴蜀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禹庙为核心意象,通过描绘庙宇周围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展现了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首联点明地点和氛围,“空山”“秋风”“落日”营造出一种苍凉悠远的意境。颔联具体描写庙宇景象,“荒庭”“古屋”凸显岁月沧桑,而“垂橘柚”“画龙蛇”则赋予画面生机与神秘感。颈联由近及远,将视线从庙内延伸到庙外,云气缥缈与江声浩荡形成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尾联直抒胸臆,借大禹治水的典故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在成都期间。此时的杜甫已步入人生的暮年,历经安史之乱后的他目睹了国家的残破与民生的艰难。这一年秋天,他游历至忠州(今重庆忠县)的禹庙,感怀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人生与动荡的时代。面对空山古庙、秋风落日的萧瑟景象,诗人不禁心生感慨,写下此诗。诗中既表达了对大禹治水精神的崇敬,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和家国现状的深沉思索。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