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二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上高高的蝉儿在嘶鸣,采菱歌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渐渐消失。傍晚的云彩如同发髻一般美丽。湖泊与山丘的景色相互映照,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窗帘被掀起,露出西楼的一角。雨水飘过,带来阵阵凉意。天空如水面一样平静,漂亮的楼阁中,有两个人在共同欣赏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高柳:指高高的柳树。
2. 蝉嘶:蝉的鸣叫。
3. 采菱:采摘菱角,是一种古代的水上劳动活动。
4. 歌断:歌声停止。
5. 晚云:傍晚的云朵。
6. 如髻:形容云朵的形状如同发髻一般。
7. 湖上:湖面上。
8. 山横翠:形容山色青翠。
9. 帘卷西楼:窗帘卷起的西楼。
10. 过雨:经过雨水冲刷。
11. 凉生袂:感觉凉爽的衣袖。
12. 天如水:天空如平静的水面一样清澈。
13. 画楼十二:描绘出有十二座楼的景象。
14. 个人:那个人,这里指心爱的人。
15. 同倚:一起依靠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象和情感意境。上阙写秋天的到来,“高柳蝉嘶”和“采菱歌断”展示了初秋时节的声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想象,将自然景象和人物心境交融在一起,营造了空灵的境界。下阙借景抒情,"帘卷西楼"和"过雨凉生袂"展现了人物的细微感受,表达了在薄暮时分,独倚高楼、眺望远方、心旷神怡的心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景交融,呈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 其二》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汪藻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徽宗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汪藻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员。然而,由于他正直的性格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使他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备受磨难。他曾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流放边疆。
在这个过程中,汪藻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对民生疾苦感同身受。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期待。这首《点绛唇 其二》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春天景色的美好,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