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繁弦脆管挟春华,都属侯门富贵家。
我独萧然无一事,清宵兀坐听鸣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花丽景春色浓,皆归豪贵深宅中。
我独沉默无一事,寂静夜半听蛙声。
去完善
释义
繁弦:指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声音;
脆管:指管乐器发出的悠扬之声;
挟:具有;
春华:春天的花朵,这里指的是繁荣的景象;
都属:都属于;
萧然:孤单的样子;
清宵:清静的夜晚;
兀坐:独自静坐;
鸣蛙:指青蛙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夜坐》是南宋诗人张侃的一首五言诗。诗人以委婉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表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心境。
首句“繁弦脆管挟春华”描绘了繁华的景象,意味着春日里繁花盛开、欢歌笑语的场面。这些景象通常出现在贵族富贵人家的盛宴之中。然而,这种繁华与诗人无关,只是富贵人家的专利。
第二句“都属侯门富贵家”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不屑。在诗人眼中,这种表面的繁荣与喧嚣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后两句“我独萧然无一事,清宵兀坐听鸣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然的向往。在这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那里,倾听着池塘中的蛙声,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繁华世界的否定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个诗人超凡脱俗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张侃于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所作。当时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但统治阶层依然享乐无度,朝廷矛盾重重。在此背景下,张侃亲眼目睹了国家危亡和人民疾苦,深感忧虑。
张侃年轻时曾任职太学,后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及乡里建设。他曾组织编纂地方志《白石先生遗事》和《横槎小景》等著作。《夜坐》这首诗反映了张侃在乡村夜晚的所思所感,展示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诗中写道:“夜静群动息,独坐心浩然。天高月千里,林深鸟数喧。”展现了诗人独坐沉思的场景,他仰望着天空,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同时以村庄四周的宁静衬托出内心的波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