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裴相国赞

标题包含
裴相国赞
咄这措大,极是叵耐。 操我戈矛,入我疆界。 扑灭圆觉大光明藏,沥干圭峰无边义海。 所至皆望风退衂,末后遭蘗山和赃捉败。 纳款投降,愿为弟子,奉事无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惟一,字元明,俗姓李,号竹窗。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主要活动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年)。 释惟一的生平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家为僧:据《五灯全书》记载,释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家伙,真是让人无法忍受。 拿我的武器,进入我的领地。 扑灭那伟大光明的思想宝库,榨干深邃的知识海洋。 他遇到的全都闻风丧胆,最后却被恶棍打败。 他屈服投降,愿意做我的弟子,恭敬地侍奉我没有任何懈怠。
去完善
释义
1. "裴相国":指唐朝时期的宰相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他曾任尚书左仆射,故有"相国"之称。 2. "释惟一":唐时僧人,俗名贾岛,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他是诗人、僧人,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 3. "咄这措大":"措大"意为书呆子,"咄这"是对书呆子的称呼,表示对他们的轻蔑。 4. "极是叵耐":"极是"表示非常、很,"叵耐"表示难以忍受或忍耐。 5. "操我戈矛":"戈矛"指的是古代的兵器,这里表示攻击的意思。 6. "入我疆界":"疆界"指的是领土范围,这里表示侵犯的意思。 7. "扑灭圆觉大光明藏":"圆觉"是佛教术语,指圆满觉悟的境界;"大光明藏"也是佛教用语,形容光明普照的地方。这句话意思是压制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8. "沥干圭峰无边义海":"圭峰"是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这里有著名的佛教寺庙;"义海"也是佛教用语,指深广的佛法。这句话意思是剥夺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力。 9. "所至皆望风退衂":"望风"指远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就自行撤退;"退衂"表示撤退失败,这里引申为害怕而退却。 10. "末后遭蘗山和赃捉败":"末后"表示最后;"蘗山"指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华山,这里泛指北方地区;"赃捉败"指因贪赃枉法而被揭发查办。这句话意思是最终北方地区的腐败现象被揭发。 11. "纳款投降":"纳款"表示交出钱财以请求宽恕;"投降"表示放弃抵抗,归顺对方。这句话意思是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接受对方的教诲。 12. "奉事无懈":"奉事"指尽心尽力地侍奉;"无懈"指没有疏漏,毫无瑕疵。这句话意思是尽心尽力地侍奉对方,没有任何疏漏。
去完善
赏析
《裴相国赞》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名叫裴相国的学者形象。诗人通过运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展现了裴相国的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和对学术的不屑一顾。在诗中,裴相国被视为一个不速之客,试图闯入他人的学术领域,挑战权威,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诗人通过对裴相国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学术尊严的捍卫和对真理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裴相国赞》是唐代诗人释惟一的一首赞美诗,用于颂扬当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裴度(765年-839年)的品德和功绩。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文宗时期(827年-840年在位),正是裴度担任相国期间。 在唐朝中期,由于宦官干政、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国家政治日渐衰落。裴度在唐宪宗时因平定淮西之乱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宰相。他在任期内努力整顿朝政,改革弊端,维护国家统一。然而,在文宗时期,宦官权力逐渐上升,裴度受到排挤,最后被迫辞去相国之职。尽管如此,他仍然为国家尽心尽力,深受百姓爱戴。 释惟一是唐代著名的僧人、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这首《裴相国赞》中,释惟一通过赞美裴度的智慧、胆识和政绩,表达了对他崇高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裴度的普遍认可和尊重,以及对国家安定和发展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