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二三
休去歇去,玲珑岩上落花雨。
消焉息焉,路入清关别有天。
尘不到,暑不到,行亦禅,坐亦禅,高蹈威音未朕前。
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休息去吧,灵巧的岩石上方正飘着落花的细雨。
一切消散又安息,进入清幽关卡后别有洞天。
红尘中无我影,炎热中无我影,行走也是禅定,静坐也是禅定,登高则无人知晓我在何处。
平淡如常地度过日子,倾听风声、感受雨意而入睡。
去完善
释义
1. "休去歇去":这里表示让一切烦恼休止下来,让心境安宁,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精神境界。
2. "玲珑岩":原指岩石精巧细致,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修行场所或寓意精神世界。
3. "落花雨":形象描绘了春天落花的景象,用以比喻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
4. "消焉息焉":指内心安静宁谧的状态,心态平和而自然。
5. "清关":可理解为清净的关卡,喻指脱离尘世纷扰的境界。
6. "别有天":指另一番天地,一个更美好的精神境界。
7. "尘不到":借指远离世俗烦恼,保持心灵的清净。
8. "暑不到":指心灵不受炎热的困扰,心境清凉。
9. "高蹈威音未朕前":"高蹈"是超脱之意,"威音"形容佛法的力量,"未朕前"指佛法尚未消失的时代。这句话意指在佛法的熏陶下,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烦恼,达到了超脱之境。
10. "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描述诗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宁静的心态,无论是吃粥还是吃饭,无论是听风还是听雨,都能安详入睡,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二三》是南宋诗人释惟一所作。它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作者在诗中传达出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他寄情山水、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
“休去歇去,玲珑岩上落花雨”,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山上悠闲度日的心境。“休去”和“歇去”是对生活的态度,即放下杂念,回归内心平静。“玲珑岩上落花雨”则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景色,落英缤纷、静谧安宁的意境跃然纸上。
“消焉息焉,路入清关别有天”,这两句意味着作者在生活中逐渐找到了自我,并在清幽的环境中得到了精神的解脱。这里所表达的“清关”似乎象征着一种摆脱了世俗纷扰的境地。
接下来的“尘不到,暑不到,行亦禅,坐亦禅,高蹈威音未朕前”,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都能达到内心的清静无扰。“高蹈威音未朕前”可以理解为在生活的高尚境界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日常生活,简单而充实,淡泊且美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如吃粥、听风等,作者抒发了他的生活哲学:顺应自然,享受生活,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二三》是宋代诗僧释惟一创作的一首禅意诗。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精神境界。在这首诗的创作背后,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其创作的背景:
首先,在唐宋之际,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迅速发展。禅宗强调内心修行和自我觉悟,主张通过直接的禅宗公案、机锋等形式达到顿悟,这与释惟一的诗歌创作理念相吻合。他通过平实的诗句和深刻的哲理传递出禅宗思想的核心内容,表达了他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其次,释惟一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多来源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此时期,他可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困厄和挫折,这让他更加坚定了通过禅宗顿悟来解脱痛苦的决心。因此,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自我精神的反思和对生命真谛的探寻。
再者,宋代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这也为释惟一等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一背景下,禅宗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文人墨客探讨的重要课题。这或许是释惟一选择以禅宗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二三》这首诗歌的产生既有禅宗思想的影响,也有诗人自身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推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禅宗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