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浮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
语风双燕立,褭树百劳飞。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梁王旧馆已秋色,珠履少年轻绣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浮云对傍晚的景色感到悲伤,夕阳在秋风中哭泣。
燕子在风中交谈,劳燕分飞各自纷飞。
松岛的仙鹤寄来书信断绝联系,橘子洲的风吹起梦境的香气。
只知道六国被斧头砍伐,却没有一群儒士去定夺是非。
千里月色中的中秋之月,十万军队在深夜汹涌如潮。
梁王过去的宫殿已经是秋天的景象,年轻的珠履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嘏:唐朝诗人,字承祐,号荒斋居士。其诗风清新雅致,尤以七言律诗和五言古诗著称。
2. 《句》:此诗的题目为《句》,意为一句或一句诗,这首诗由若干句组成。
3. 浮云悲晚翠:浮云,天上的云彩;悲,感叹,形容心情沉重;晚翠,傍晚时的青翠景色。这句意思是,天上的云彩在感叹傍晚时分的青翠景色。
4. 落日泣秋风:落日,即将落下的太阳;泣,哭泣,形容悲伤;秋风,秋天的风。这句意思是,即将落下的太阳在悲伤地望着秋天的风。
5. 语风双燕立:语风,与风吹拂的声音相呼应;双燕,两只燕子;立,站立。这句意思是,两只燕子在风中低语,相互依偎着站立。
6. 褭树百劳飞:褭树,古木名;百劳,一种鸟名,又名大雁;飞,飞翔。这句意思是,百劳鸟在古木间飞翔。
7. 松岛鹤归书信绝:松岛,长满松树的小岛;鹤归,指鹤群南飞;书信,古人通过鸿雁传书,这里指传递信息的方式;绝,断绝。这句意思是,鹤群南飞时,松岛上的消息无法传递出去。
8. 橘洲风起梦魂香:橘洲,橘子树丛生的江中岛屿;风起,风吹起;梦魂,梦境中的灵魂;香,香气。这句意思是,风吹起橘子树的香气,令人陶醉其中。
9. 徒知六国随斤斧:徒知,只知道;六国,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随,跟从;斤斧,古代的一种武器,这里比喻战乱。这句意思是,只知道战国的六国争霸时期充满了战乱。
10. 莫有群儒定是非:莫有,没有;群儒,众多的儒生;定,确定;是非,对错。这句意思是,没有哪个儒生能确定所有的对错。
11. 一千里色中秋月:一千里色,指广阔的风景;中秋月,中秋节的月亮。这句意思是,在中秋节的夜晚,欣赏着一千里的美丽风景。
12. 十万军声半夜潮:十万军声,形容声势浩大的军队;半夜潮,半夜涨潮的海水。这句意思是,在半夜时分,伴随着涨潮的海水,感受到十万军队的声势浩大。
13. 梁王旧馆已秋色:梁王,南北朝时南朝的梁国君主;旧馆,旧时的宫殿;已秋色,已经呈现出秋天的景象。这句意思是,梁王的旧时宫殿已经呈现出秋天的景象。
14. 珠履少年轻绣衣:珠履,指穿着华丽服饰的少年;少年,年轻的男子;绣衣,华丽的衣服。这句意思是,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少年,他们的青春年华如同锦绣般美好。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浮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诗人以浮云和落日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然界景物变化的哀伤情绪。“悲”、“泣”两个动词的使用,赋予了浮云、落日以人的情感,使画面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颔联:语风双燕立,褭树百劳飞。诗人通过对燕子、劳燕的描绘,展现了秋日的生动画卷。其中,“语风”一词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以言语能力,使其更加生动可爱。而“褭树”则形容了劳燕飞翔的姿态,给人以优美的视觉享受。
颈联: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诗人用松岛的鹤归和橘洲的风起,寄托了自己的思绪。这两句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使之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尾联: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诗人以六国之事为喻,暗示了历史的发展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现象的忧虑,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的反思,传达出诗人的悲悯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赵嘏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宪宗时期(805-820年)。在这个时期,赵嘏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担任过地方官吏。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曾因为触怒了权贵而被贬谪。
这个时期的唐朝,虽然已经进入了中晚唐时期,但由于唐宪宗的励精图治,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朝政逐渐被宦官和权臣把持,政治腐败现象严重,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感到失望。在这种背景下,赵嘏一方面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对现实充满忧虑。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句》这首诗中得到体现。
诗中写道:“愁人如不见,对此雪纷纷。”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既是对他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