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武纪
嗟哉彻之有天下,甘心神仙希羽化。
五十余丈起楼观,万八千里走车驾。
安期羡门竟何在,五利文成终死诈。
若非留意尚文学,嬴政且贤非尔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叹啊,这位通天彻地的皇帝,他一心一意只想做神仙盼望能超脱生死。他以五十多丈的高度建起了华丽的楼阁,用一万八千里的路程检验车马。可是寻找那些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和羡门高士却不见踪影,求仙的五利将军和文成的君主最后都因为欺诈而死。如果不是他们对文学的重视,秦始皇的地位或许比他们还要高出许多。
去完善
释义
1. "嗟哉":嗟,表示叹息的语气词;哉,表示疑问或感叹的助词,此处是表示感叹的意思。
2. "彻":秦始皇的名字,全名嬴彻。
3. "有天下":指统一天下,即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4. "甘心情愿":愿意承受某事的意思。
5. "神仙":道教认为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此处比喻秦皇向往的境地。
6. "希羽化":希,希望;羽化,成仙的意思。
7. "五十余丈":约160多米高,形容楼观之高。
8. "楼观":楼台宫观,这里是秦始皇求仙的地方。
9. "万八千里":形容距离很远,这里是指秦始皇巡游天下的范围。
10. "车驾":皇帝出行的车队。
11. "安期":安期生,传说中的一位仙人。
12. "羡门":羡门子高,传说中的一位仙人。
13. "五利":五利将军,秦国的一个方士。
14. "文成":文成全真,秦国的一个方士。
15. "死诈":死,表示否定;诈,欺骗。
16. "若非":如果不是的意思。
17. "留意":留心、关注。
18. "尚文学":重视文学和教育。
19. "嬴政":秦始皇的名字。
20. "且贤":尚且贤明。
21. "非尔亚":不是你的对手。
去完善
赏析
《读武纪》是宋朝著名诗人文同的一首诗歌,该诗通过对秦始皇求仙问道的描绘,揭示了其荒淫奢侈的帝王生活,并对其政治业绩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嗟哉彻之有天下,甘心神仙希羽化",这两句点明了秦始皇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成就以及他一心向往长生不老的愿望。 "五十余丈起楼观,万八千里走车驾" 形象地描述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具体表现,如大兴土木,修建高耸入云的楼观,出巡时沿途铺张豪华。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质疑道:"安期羡门竟何在?五利文成终死诈。" 安期、羡门皆传说中的仙人,秦始皇曾派人寻仙访道,但始终没有找到;而五利、文成则是当时受宠的方士,最终因欺诈被处死。这揭示出了秦始皇求仙的荒谬可笑。
最后两句,“若非留意尚文学,嬴政且贤非尔亚”,透露出秦始皇如果不沉溺于神仙之说,而关注民生,关注文化教育,他的历史评价可能会远高于赵构等君主。这也是诗人对秦始皇的一种期待与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武纪》是北宋著名诗人、画家文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9年,正值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在这一时期,文同作为一位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曾历任地方官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
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教育普及。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崇尚个性解放,追求自由表达,这使得文同的诗歌创作得以摆脱束缚,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读武纪》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他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