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石朴斋
海天昏黑海雷吼,破浪鲸鲵秋夜走。罗岳石摧百尺巅,瀛壖惊睹落星斗。曩时清诲几过从,略分言情忘年友。投我木李投我桃,至今尚未报瑶玖。忽骑箕尾比列星,可是星宫悬已久。不然德者福之基,应享三万六千寿。如何人瑞地行仙,仅称六十有六叟。人语传来半信疑,十分遥望伤八九。二百里外来讣音,岁辰月戌时在酉。其日乘鸾上碧霄,何时化鹤归黄耇。任呼返魄与招魂,一意星回帝左右。霜寒露冷又风酸,天问无辞空搔首。楚些哀遍思旧铭,白马素车我敢后。啼鹃溅血泪星星,献以冥镪祭以酒。大梦长眠杳九泉,人琴感叹知耶否。石之火矣电之光,古往今来谁不朽。生顺死安两无惭,如此羽化何所负。芙蓉城里是故家,莫说其乡无何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海阴暗波涛怒吼,巨鲸破浪在秋夜奔行。岩石崩塌在百尺巅峰,海边看到了流星坠落。过去几次我们有过交往,我们以忘年交的方式分享心情。你赠我果实,我却未能报答你的美玉。突然间,你离开了这个世界,如同列星中的一颗。可能你的星座已悬挂太久,或者是因为德行是福的基础,本应享受三万六千年的寿命。为何你却只是被称为一位66岁的老者?听到这个消息时,我难以相信,感到非常伤心。你在200里外的讣告,时间是酉时。那一天,你登上了碧霄,什么时候你会化为鹤归来呢?希望你能召回灵魂和生命,回到上帝身边。寒露中夹杂著风酸,我只能仰望星空而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为你哀哭,献上冥钱和酒。你长眠于九泉之下,只有人琴能表达我的感叹。石头被火点燃,电光一闪而逝,从古至今,谁能不消失?你的生活和死亡都没有任何愧疚,这样的成就不需要负担什么。芙蓉城是你的故乡,不要说那个地方不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海天昏黑:指大海和天空一片昏暗。
2. 海雷吼:比喻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如同雷霆。
3. 破浪鲸鲵:形容巨大的鲸鱼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破浪前进。
4. 秋夜走:指秋天的夜晚,大风卷起的波浪不断翻滚。
5. 罗岳石摧:形容山岳崩塌的情景。
6. 瀛壖:海边地带。
7. 落星斗:比喻巨石从山顶滚落,如同流星坠地。
8. 曩时:过去的时候。
9. 清诲:高洁的教诲。
10. 过从:往来,交往。
11. 忘年友:不拘年龄差距,友谊深厚的朋友。
12. 木李:果实,这里指朋友之间的互相馈赠。
13. 瑶玖:美玉,这里指珍贵的礼物。
14. 骑箕尾:古人认为骑箕尾是死后成仙的象征。
15. 星宫:星神居住的地方。
16. 地行仙:神仙的一种,可以在人间自由行走。
17. 人瑞:品德高尚、长寿的人。
18. 黄耇:老年。
19. 任呼:任凭呼唤。
20. 返魄与招魂:为死者招魂的仪式。
21. 星回:星辰的运行。
22. 天问:古代楚地神话传说中的天神。
23. 无辞:无法回答。
24. 搔首:挠头,表示困惑不解。
25. 楚些:古代楚国诗人屈原《招魂》中的诗句。
26. 哀遍:哀悼遍地。
27. 思旧铭:怀念过去的文字。
28. 白马素车:丧事所用之物。
29. 大梦长眠:指人死亡后进入梦境。
30. 杳九泉:指死亡后不知去向的地方。
31. 人琴:喻指故人的风范、遗音。
32. 古往今来:从古至今。
33. 不朽:永远流传后世。
34. 生顺死安:生前顺利,死后安宁。
35. 羽化:指成仙。
36. 负:亏欠,遗憾。
37. 芙蓉城: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8. 何有: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去完善
赏析
《挽石朴斋》是一首悼念诗,诗人章甫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隐喻表达了对友人石朴斋的怀念之情。整首诗用词精美、情感深沉,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文素养。
首联“海天昏黑海雷吼,破浪鲸鲵秋夜走”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象,以及秋天夜晚中波涛汹涌的海浪。这种场景象征着石朴斋在世时所处的艰难环境,同时也暗示了他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颔联“罗岳石摧百尺巅,瀛壖惊睹落星斗”进一步描绘了石朴斋的英勇形象。他以磐石般的坚定意志,冲破重重困难,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然而,英雄总有落幕之时,如同流星划过天际,令人叹惋不已。
颈联“曩时清诲几过从,略分言情忘年友”追忆了诗人与石朴斋的友谊。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互相支持,共度时光。诗人用“木李”和“桃”比喻友情的深厚,表达出对这段珍贵友谊的珍视。
接下来的四句,“忽骑箕尾比列星,可是星宫悬已久。不然德者福之基,应享三万六千寿。如何人瑞地行仙,仅称六十有六叟”则是对石朴斋英年早逝的惋惜。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命运却早早将他召唤离去。这里用到了古代神话中的“骑箕尾”,意指灵魂升天,与天空中的星辰相伴。诗人感慨道,这个早逝的英雄本应该享有更长的寿命,却因命运捉弄而早早离开了人世。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收到石朴斋去世消息时的情景。他用“二百里外来讣音,岁辰月戌时在酉”来形容这个消息传来的遥远距离和时间。当听到这个噩耗时,诗人仿佛看到了石朴斋骑着鸾凤升天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在尾联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石朴斋逝世的悲痛心情。他用“楚些哀遍思旧铭,白马素车我敢后。啼鹃溅血泪星星,献以冥镪祭以酒”来表达自己对故友的哀思。这段描写充满伤感,使人深感痛惜。最后两句,“大梦长眠杳九泉,人琴感叹知耶否”则是诗人对于生死的思考。他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石朴斋的离世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缅怀之情。同时,通过对生死的探讨,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石朴斋》是清代诗人章甫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清朝晚期(约公元1850年-191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变革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这种时代的巨变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在个人生活中,章甫曾担任过官员,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
石朴斋是章甫的好友,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石朴斋不幸离世,让章甫深感痛惜。为了悼念这位好友,章甫创作了这首《挽石朴斋》。
在诗歌中,章甫通过描绘石朴斋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比石朴斋的悲剧命运与自己隐居生活的幸运,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