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试问又有谁刚刚停下船只,将那一叶孤帆系在沙滩岸边,在夕阳余晖中结束一天的漂泊呢?

去完善
释义
卸:停泊;缆:系船的绳索。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汇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上阕通过“浮云”、“长剑”等意象展现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情,同时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冷寂幽深的画面,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下阕则进一步借景抒情,“峡束苍江”凸显环境险恶,“元龙老矣”则坦露英雄迟暮的无奈。结尾处由眼前景联想到千古兴亡,最终落脚于平凡的生活细节——系舟于岸,形成一种从宏大到细腻的情感递进。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饱含激昂慷慨之情,也流露出超然物外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途经南剑州,登临双溪楼时写下了这首词。彼时,辛弃疾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贬谪,壮志未酬。登上双溪楼,西北的浮云勾起他对沦陷国土的忧虑,眼前的山水让他感慨自身境遇与国家命运。此词借景抒情,以剑自喻,既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悲叹,更有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