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觅句如东野。
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
更隐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
是一色、空蒙难画。
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
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
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
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
对玉塔、微澜深夜。
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
春草梦,也宜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即便是春草萌发时做的美梦,到了夏天依然令人沉醉。

去完善
释义
雁鹜:泛指飞鸟;勍者:强劲的对手。

去完善
赏析
全词开篇以“觅句”点题,表明作者正在精心创作,同时引出对钱塘风物的追忆。上阕通过描绘钱塘江畔的水仙祠、小孤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暗示了隐士高洁的情操。接着转入自身胸襟的抒发,“吞云梦”一句气象宏大,展现了辛弃疾博大的胸怀抱负。
下阕则从怀古转向述今,通过对带湖春景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状态。“鸡豚旧日渔樵社”一句勾勒出乡村的质朴景象,与前文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结尾部分再次升华主题,“雁鹜如云休报事”一句透露出超脱尘世的愿望,而最后一句“春草梦,也宜夏”则巧妙地将时间流转融入梦境之中,使整首词余韵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词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刻画,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辛弃疾一贯豪放与婉约并存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彼时辛弃疾正隐居于带湖。作为一位怀揣恢复中原壮志的爱国词人,他却被迫赋闲田园,内心充满矛盾与苦闷。此词借景抒情,以钱塘江、小孤山等江南胜景为依托,暗喻自己如那隐于烟浪中的山水,虽有壮志雄心却无人赏识。词中化用典故,既展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又流露出对仕途坎坷的惆怅,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