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金人捧露盘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
看天上、多少浮云。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
能几字、尽殷勤。
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
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绿杨树荫之下,听着那催人泪下的《阳关》曲调,黄昏中门户轻掩,预示着分别时刻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阳关:古曲《阳关三叠》,多用于送别;门掩黄昏:黄昏时关门,寓意离别。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以“恨”开篇,奠定了全篇低沉惆怅的情感基调。“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通过循环往复的句式,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无法排解的愁绪。随后,“看天上、多少浮云”一句,则借自然景象隐喻世事变幻莫测,为后文的怀旧与惜别铺垫。
上片转入具体情境描写,“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流露出对故友重逢的欣喜。然而,“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则转而抒发对春光易逝、人生聚散的无奈感伤。
下片从人物刻画入手,“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四句高度赞美了友人的才情与品德,同时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结尾处“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表达了对未来再会的期盼以及当下不得不分离的遗憾。“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则借助音乐与环境渲染出浓厚的离愁别绪,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全词语言凝练优美,意境深远悠长,充分体现了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展示了其细腻柔婉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彼时辛弃疾正处在人生起伏不定的阶段。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但常遭遇挫折与排挤。此词作于他被贬谪或闲居期间,内心充满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在江南春日的美好景致中,他偶遇故人,引发了深沉的情感共鸣。既有新恨旧愁交织的复杂心绪,又有对友情、文学交流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