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说月宫一切安好,为何那圆满的明月渐渐变得像弯钩一样残缺了呢?
去完善
释义
虾蟆:传说中月宫里的蟾蜍;玉兔:月宫中的兔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堪称咏月词中的绝唱。上阕通过对月亮运行轨迹的追问,展现了作者广阔的宇宙视野和超凡脱俗的思考。"是别有人间"两句更是体现出朴素的相对论思想。下阕转入对月宫神话的探讨,既充满童趣又暗含哲理。整首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清丽隽永,意境恢宏壮阔。通过这一连串看似荒诞却又发人深省的提问,寄托了词人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中秋,正值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之时。彼时,这位胸怀壮志的爱国词人已过不惑之年,却因政敌排挤而被迫远离朝堂。在这样一个本该团圆欢聚的中秋之夜,他独自把酒对月,借着醉意抒发胸中郁结的愁思。词作以奇特瑰丽的想象和连珠妙问,展现出词人对宇宙奥秘的思索,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他始终怀抱着恢复中原的宏愿,却屡遭挫折。在这首词中,那轮高悬天际、渐盈渐亏的明月,仿佛映照出他起伏跌宕的人生轨迹。借着追问月之去向与变化,词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好奇,更寄托了对自身命运的深沉叹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