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间收起舞袖,依然优雅端庄地伫立。恐怕这乐曲中还带着令人心碎的楚地悲歌。
去完善
释义
敛袂:整理衣袖;亭亭:形容端庄秀丽;楚歌声:暗喻悲伤之情
去完善
赏析
上阕以芳草春风起兴,追忆往昔得意时光,转折处用“拔山力尽”陡然转入悲凉,通过项羽别姬的典故,将英雄末路的苍凉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阕笔锋转向现实,借世人不解英雄苦衷,暗喻自身怀才不遇的惆怅。结尾处“楚歌声”的意象余韵悠长,将悲情推向高潮。整首词虚实相生,既咏史又抒怀,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人生的中后期,大约在南宋宁宗庆元年间。此时的辛弃疾已从壮年的豪情满怀逐渐走向了对世事的深沉感慨。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和贬谪,壮志未酬。在这首《虞美人》中,借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故事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曾经的得意如同芳草,在春风中肆意生长,但最终却如项羽一般陷入绝境。这种由盛转衰、英雄末路的悲哀,正是辛弃疾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刻投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