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韩符读书城南示孟甲孟乙

标题包含
和韩符读书城南示孟甲孟乙
性无有不善,兹言闻子舆。 学所以修性,杨雄著之书。 欲知人之生,灵台湛然虚。 习善裕乃身,习恶丧厥初。 下惠与盗跖,不生两门闾。 所趋一不同,相去霄壤如。 是以吾夫子,诗礼教伯鱼。 当时非义方,圣门亦萧疏。 我似杜陵翁,有儿最怜渠。 徒爱不知教,惧如馿与猪。 讵望登丹霄,折桂骑蟾蜍。 粗令有闻见,免为瓮中蛆。 丱角入小学,首诵仲尼居。 要知先孝弟,余力哉乎欤。 我家素孤寒,金玉苦无储。 旧业止青箱,辛勤二星余。 遗尔以清白,尔曹宜念且。 性情乃良田,学问为耘锄。 勿患远难致,跬步驰蹇馿。 勿忧年不逢,六经有新畬。 勿随奔竞流,伺候人庭除。 勿学田舍儿,黄金买冠裾。 在我能自修,不患无声誉。 我久困笔砚,退思老山墟。 拭眼看尔曹,庶使愁肠舒。 诗篇和韩公,座右宜书诸。 青春最堪惜,勉矣无踌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十朋(1018年-1077年),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王十朋在宋仁宗皇祐年间中进士,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的本性没有不善的,这是听子舆说的。 学习是为了修养心性,杨雄在他的著作里说过。 想要了解人的出生,心灵本应是清澈而空灵的。 学好向善可以使身心更宽广,学坏会失去最初的善良。 卜惠与盗跖,不是出生在两个不同的家庭。 他们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差距就像天地一样遥远。 因此我的老师孔子,用诗书教育他的儿子伯鱼。 如果当初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那么在圣人的门下也会显得疏远。 我像杜陵的老者,对我的孩子最为关爱。 只是单纯的溺爱不知道教育,会让他们变得如同驴子和猪一样愚钝。 难道期望他们能够飞黄腾达,登上月亮摘取桂枝吗? 至少让他们能有一些知识和见闻,避免变成瓶子里的蛆虫。 刚入小学时,首先学习孔子的教诲。 要知道孝道和兄弟之道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学问都是次要。 我们家一直都很贫寒,金银财宝几乎没有储存。 我们的家业只限于那古老的箱子,辛勤工作了一辈子。 留给你们的是清白的家风,你们应该珍惜并且谨记在心。 性格和情感是良田,而学问就像是耕耘的工具。 不要担心远处难以到达,只要有一步就能驾驭跛足的马。 不要忧虑年龄还不成熟,六经的新篇等待你去开垦。 不要随着大众随波逐流,静观人世的变化。 不要仿效乡野村夫,用黄金购买地位和荣耀。 在我能自我修炼的时候,不用担心名声的流传。 我已经长时间沉浸在笔墨之中,现在正在考虑隐居山林。 擦亮眼看看你们的作为,也许能让我的心情宽慰些。 诗和韩愈的文章,都可以在座位旁边多读一些。 青春是最值得珍惜的时光,努力奋斗不要犹豫。
去完善
释义
1. 性无有不善:意指人性本身没有善恶之分,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可以使人向善。"性"指人性,"善"指善良、美好。 2. 兹言闻子舆:这句话的意思是听说子舆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兹言"指这样的话,"闻子舆"指的是孔子弟子曾参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 3. 杨雄著之书:这里指的是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著作《法言》。 4. 灵台湛然虚:是指人心要像神台一样清澈平静,不受外界干扰。"灵台"古人认为是人精神的居所,"湛然"形容心境清澈,"虚"即虚空、清静。 5. 习善裕乃身,习恶丧厥初:这两句是说,学习善行可以让身心得到充实,而学习恶行则会丧失最初的纯真。"习善裕乃身"中的"习善"指学习善行,"裕乃身"指让身心得到充实;"习恶丧厥初"中的"习恶"指学习恶行,"丧厥初"指丧失最初的纯真。 6. 下惠与盗跖,不生两门闾:这两句是说,贤人柳下惠和恶人盗跖虽然出身于不同的家庭,但他们的人生道路却大不相同。"下惠"指贤人柳下惠,"盗跖"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恶人。 7. 所以吾夫子,诗礼教伯鱼:这是说孔子的儿子孔鲤接受了诗和礼的教育。"夫子"是对孔子的尊称,"伯鱼"是孔鲤的字。 8. 当时非义方,圣门亦萧疏:这两句是说,如果当时没有遵循正确的方法教育孔鲤,那么即使是在圣人孔子的门下,也会显得荒凉。"义方"指正确的方法。 9. 杜陵翁: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陵翁"。这里是作者自比。 10. "我似杜陵翁,有儿最怜渠。"这句是说,作者像杜甫一样,对子女有着深深的关爱。"怜渠"在这里表示疼爱儿女。 11. "我家人素孤寒,金玉苦无储。"这句是说,作者的家庭历来贫寒,没有积累起什么财富。"孤寒"指贫寒。 12. "旧业止青箱,辛勤二星余。"这句是说,作者的家传事业只是依靠读书识字,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青箱"指读书。 13. "遗尔以清白,尔曹宜念且。"这句是说,作者希望把清白的人生态度传承给子女,希望他们能够牢记并实践。 14. "勿患远难致,跬步驰蹇馿。"这句是说,不要担心目标难以实现,只要一步步地去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跬步"指一步一步地走,"驰蹇馿"指驾驭劣马前进,这里用来比喻克服困难。 15. "勿忧年不逢,六经有新畬。"这句是说,不要担忧时间不能积累,只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就能在经典中汲取新的知识。"六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和《乐经》。 16. "勿随奔竞流,伺候人庭除。"这句是说,不要随波逐流去追求名利,而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成长。"奔竞"指追求名利。 17. "青春最堪惜,勉矣无踌躇。"这句是说,青春是最值得珍惜的时光,要抓紧时间去努力,不要犹豫不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韩符读书城南示孟甲孟乙”,是诗人王十朋勉励弟子孟甲、孟乙勤学诗礼的教诲。诗人从“性无有不善”出发,阐述学习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告诫弟子习善则身裕,习恶则丧失本性。通过对比下惠和盗跖,说明选择不同,人生结果会大相径庭。由此引发出夫子教育伯鱼的场景,强调诗书礼乐教育的必要。接着诗人以自己教育儿子的故事为例,表达对子女关爱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教育。期待他们能够闻见诗书,避免愚昧无知。 进入学堂,应以孝悌为先,而后才是其他知识的积累。诗人以自身家境贫寒却坚持耕读的经历激励弟子,告诫他们要有勤俭的家风,珍视性情和学问,而不要忧虑难以到达的境界。勉励弟子不要追求名利,而要努力践行六经之道,保持自己的品行。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在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而不是等待名声的降临。希望弟子们珍惜青春时光,勤奋学习,莫让岁月蹉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韩符读书城南示孟甲孟乙》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十朋在淳熙年间创作的诗歌。 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南宋政权已经稳固,社会相对安定,儒家学术研究开始复兴。然而,金国不断侵扰北方边境,使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王十朋作为南宋士人,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在这首诗中借用了韩符的典故,表达了对于儒学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这个时期,王十朋的个人经历也比较丰富。他曾担任过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务,对儒家经典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后来因不满权臣秦桧而辞官归隐,在家乡以诗书自娱。这次辞官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也是他在诗中表达出强烈的家国情怀的原因。 总的来说,《和韩符读书城南示孟甲孟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淳熙年间,王十朋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担任官员、辞官归隐等人生际遇。同时,他也密切关注国家的形势,希望通过儒家学术的研究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