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得水压青天下小桥一句足成唐律
老去无心任一瓢,意行聊复侣渔樵。
云迷远树昏残照,水压青天下小桥。
物我境空鸡已木,功名梦断鹿犹蕉。
插秧绿遍江南岸,又送年光入画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没有太多的心事去关注那漂流不定的生活,只想随意地与渔人和樵夫为伴,过上悠闲的生活。
远方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昏暗的夕阳即将落下,一座小桥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美丽。
在这个境界里,我与万物融为了一体,那些过去的功名梦如今已经破灭,就像鹿和香蕉一样虚无缥缈。
春天来临,江南的水田里一片绿色,插秧的季节又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又使得我在心里画下了美好生活的蓝图。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老去:指人渐趋衰老。
2. 无心任:没有心思去担起。
3. 一瓢: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示隐居山林的生活。
4. 意行:随心而行。
5. 聊复:姑且恢复。
6. 侣渔樵:与渔夫和樵夫为伍。
7. 云迷远树昏残照:形容云彩遮住了远方的树木,夕阳余晖逐渐黯淡。
8. 水压青天:水面反射天空的色彩,如同天压在水上。
9. 小桥:小型的桥梁。
10. 物我境空:即“物我两忘”,指忘记了自我和周围事物的界限,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11. 鸡已木:指生活简单宁静,毫无杂念。
12. 功名梦断:指放弃了追求功名的梦想。
13. 鹿犹蕉:源自庄子寓言,表示功名富贵的虚幻。
14. 江南岸:长江南岸的地区。
15. 绿遍:指绿色铺满大地。
16. 年光:时光、岁月。
17. 画桡:绘有花纹的船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心情的诗作。诗人在江上行舟,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老去的他不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随性而行,与渔人和樵夫为伴。在诗人的眼中,远处的树木被云雾遮蔽,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地面上;江水从青天下的小桥流过,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放下了过去的执念。
同时,诗人以“插秧绿遍江南岸”的景象结束全诗,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行得水压青天下小桥一句足成唐律》是南宋诗人萧立之在1265年左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时,南宋朝廷已被元朝攻占,作者作为遗民文人,身处在山河破碎的战乱时期。他远离政治中心,寄情山水,抒发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创作这首诗时,萧立之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侵,迅速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南宋朝廷风雨飘摇,节节败退。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元朝正式建立。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尤其是那些曾经在南宋朝廷任职的士人,在经历亡国之痛后,纷纷选择了隐逸山林,用诗文来悼念故国,寄托哀思。
萧立之在这首诗中以描绘江景为主,表达了其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以江水为媒介,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水的流动和桥梁的屹立,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小桥的描绘,他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萧立之在元军压境的背景下,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