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之楚
嘶骑随鞭尾,诗囊挂杖头。
好风吹客去,落日启予愁。
涉水搴沅芷,邀春醉楚楼。
故人如问讯,云卧懒如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挥鞭策马,带着诗囊行天涯,诗意伴随左右。春风拂面,吹散忧愁,却带去我的思念。涉水采摘湘夫人之花,在楚楼上畅饮春意。若故人问起近况,说我像鸥鸟一样自由徜徉于云间。
去完善
释义
1. 送客之楚:此诗为送别友人赴楚国时所作。“之”表示去往某个地方。
2. 高吉:诗人名字。
3. 嘶骑随鞭尾:骑指骑马的人,嘶马意味着马儿嘶鸣。这句话描写了骑马送客的场景。
4. 诗囊挂杖头:诗囊是指用来装诗稿的袋子;杖头指手杖的顶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带着诗稿手杖准备与友人在途中交谈。
5. 好风吹客去:好风指顺风。客人离开时的景象。
6. 落日启予愁:启是开启的意思;予是我。表达落日的景象引发了诗人的忧愁。
7. 涉水搴沅芷:涉水形容趟水而行;搴是拔取的意思;沅芷是水边的香草。描述了春天的景色。
8. 邀春醉楚楼:邀请春天到楚楼的情景。楚楼是楚地的楼阁。
9. 故人如问讯:如果故人有消息询问。
10. 云卧懒如鸥:如鸥般懒散地躺在云端上。描绘出自己闲散舒适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送客之楚》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古诗。诗人以嘶鸣的马匹和挥舞的鞭子为开篇,形象地刻画了送行时的热闹场面。“诗囊挂杖头”则表达了诗人随身携带诗歌资料的习惯和对文学的热爱。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好风”和“落日”两个景象,传达了离别时内心的矛盾情感,既有对朋友的祝福,又有对即将远离的不舍。“涉水搴沅芷”是描述朋友离去的情景,而“邀春醉楚楼”则反映了诗人在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故人如问讯,云卧懒如鸥”表明了诗人寄情山水、闲云野鹤的隐逸之志。整首诗感情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客之楚》为明代诗人高吉所作。诗人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任南京工部主事一职,负责监督和管理工部日常事务。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世宗嘉靖时期,是一首送别友人前往楚国(今湖北一带)的诗作。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高吉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在多个地区任职,官至御史。这期间,他不仅关注国家大事,同时也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关心民生。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充满了对民众的同情和关爱。
嘉靖年间,明朝政治较为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突出。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人高吉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离别之情寄托于《送客之楚》一诗之中。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地的山水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