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唐律十首 其四

标题包含
唐律十首 其四
松露滴深幽,山寒草迳秋。 蔓藤行伏兔,野竹上牵牛。 日月双车毂,乾坤一传邮。 功名成底事,何苦觅封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岳(1232年-1302年),字巨山,号秋崖,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祖籍安徽桐城。 方岳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才中进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松露滴滴藏在幽深的角落,山里的寒气使秋天的草地显得寂静。蔓藤如行军兔般匍匐前进,野竹如同牵牛花般向上攀爬。太阳和月亮就像双轮的车毂,不停地运转,而天地就像一个传递信息的驿站。功名成就又能怎样?何必苦苦追求封侯呢?
去完善
释义
1.松露:一种生长在松树下的珍贵菌类植物。 2.滴深幽:指松露生长的环境。 3.山寒草迳:描述了秋天的山中景色。 4.蔓藤:即蔓生植物,这里泛指野生藤本植物。 5.伏兔:即兔子伏着休息的样子。 6.野竹:野生竹子。 7.上牵牛:指竹子向上生长,仿佛在牵拉着天上的牛郎星。 8.日月双车毂:形容日月交替如车轮旋转。 9.乾坤:天地间。 10.传邮:传递信息的人或物。 11.成底事:取得功名的真正目的。 12.何苦:何必。 13.觅封侯:寻找功名利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唐律十首 其四》描绘了作者在山林间看到的景色以及他的感悟。首先,“松露滴深幽”形象地描绘了松树上的露水滴滴落下,显得周围环境深邃而寂静;接着,“山寒草迳秋”则表现了秋季时节山中草木萧条的寒冷景象。 “蔓藤行伏兔”一句,形容了蔓藤在地上蔓延生长,形状如同在地面上爬行的兔子;同时,“野竹上牵牛”则描述了野生竹子长得高大挺拔,直冲云霄,宛如在天空中牵引着牛的绳子。这两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林景象。 紧接着,“日月双车毂,乾坤一传邮”两句中,诗人将日月比作车轮,将天地比喻为传递信息的驿站,表达了时光流逝、万物更替的自然规律。 最后,“功名成底事,何苦觅封侯”是诗人的感慨: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又何必苦苦追求封侯拜相呢?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律十首·其四》是中国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正值南宋中叶。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对繁荣,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在人生际遇方面,方岳于南宋晚期登上文坛,与陆游、杨万里等名家交游甚密。他一生历经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和宋宁宗四位皇帝,这个时期正是南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在官场沉浮多年,曾任徽州通判、尚书郎等职,后因遭权臣排斥而退居故里。这段经历使他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南宋朝廷虽然与金国保持和平共处的关系,但北方的领土仍在金国统治之下。这使得南宋的文人志士普遍存在着收复失地、振兴国家的愿望。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方岳诗歌创作的深厚土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