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海棠

标题包含
海棠
靓妆浓艳雨蒙茸,高下池台细细风。 却恨韶华偏蜀土,更无颜色似川红。 寻芳只恐三春暮,把酒欣逢一笑同。 子美诗才犹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吴芾"的详细信息。可能你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你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比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妆容在细雨中显得朦胧艳丽,池塘边的亭台楼阁在这微风中显得更加雅致。遗憾的是美好的年华总是稍纵即逝,就像四川的红花一样难以留住它的娇艳。可惜这春色即将消逝,我们也该举杯欢庆,一笑泯恩仇。杜甫的诗才横溢,他笔下的锦官城却依然是孤独而寂寥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靓妆:指女子盛装打扮。 2. 浓艳:指色彩鲜艳。 3. 雨蒙茸:指湿润的样子。 4. 高下池台:指高低不平的池塘和高台。 5. 蜀土:四川地区。 6. 川红:指四川产的红色海棠花。 7. 三春暮:指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 8. 子美:唐代诗人杜甫的字。 9. 阁笔:停止写作,不再继续写诗。 10. 锦城:成都的别称,这里代指四川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海棠》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花的美艳和姿态,同时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才辈出的感慨。 首联“靓妆浓艳雨蒙茸,高下池台细细风”,写海棠花的美丽与环境的优雅。诗句中的“靓妆浓艳”描绘了海棠的华丽妆容,而“雨蒙茸”则暗示了花朵在细雨中的朦胧之美。“高下池台细细风”则表达了在微风拂面的环境中,人们欣赏海棠时的愉悦心情。 颔联“却恨韶华偏蜀土,更无颜色似川红”,则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海棠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句中的“蜀土”和“川红”分别指代四川的海棠和美丽的景色。诗人认为海棠是春天最美的风景,但却因生在蜀地而被人忽视,这种感叹既是对海棠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颈联“寻芳只恐三春暮,把酒欣逢一笑同”,写诗人赏海棠时的感受。诗句中的“寻芳只恐三春暮”表达了他担心春光逝去的心情,而“把酒欣逢一笑同”则表现了与朋友共赏美景的愉快体验。 尾联“子美诗才犹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借杜甫的例子,表达对有才之人不被世人所知的遗憾。诗句中的“子美诗才犹阁笔”意味着杜甫虽才华横溢,但他的诗篇却未能流传于世,这与海棠花的境遇相似。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棠》是南宋诗人吴芾的作品。据史书记载,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左右。 在淳熙年间,吴芾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正直敢言,对于朝政时弊多有抨击。他的诗歌作品,也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 在同一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却也隐藏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官僚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另一方面,朝廷内部也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分歧,这对于国家的治理和民族的前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吴芾以海棠为对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在他的眼中,海棠不仅仅是美丽的花朵,更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期待。他通过描绘海棠的美丽和芬芳,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同时也暗示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