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周袁州尊德堂

标题包含
题周袁州尊德堂
视其所以知贤否,论世亦云当尚友。 宜春郡圃作新堂,名不他求斯有取。 堂堂房公暨李韩,文章事业两不刊。 俱曾屈绾此州绶,年祀虽远犹班班。 淳熙中兴公出守,渺然独继三公后。 政成乃复作新堂,亦使此州传不朽。 江山虽胜何足称,风月之游不在民。 未如考德接以道,视古所作书诸绅。 龙舒使君适来止,吐词为记甚瑰玮。 徐州忆昔黄楼成,少公赋屹班扬垒。 记终慷慨思盖公,平津东阁方穹窿。 分符与政两如此,天下寒士何忧穷。 我思作诗颂公政,万民有口人其听。 矢为此章载厥德,后之视今今视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观察一个人就知道他是贤良还是虚伪,了解社会也应该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宜春的郡圃里建造了一座新的厅堂,它的名字来源于它自身的价值而不是其他东西。房公和李韩的文章和事业都是不可磨灭的。他们都曾经在这里担任过官员,虽然年代已经久远,但是他们的功绩依然清晰。在淳熙年间,这里迎来了中兴,孤独地继承了三位公卿的遗志。政治成功之后,他又建造了这座新的厅堂,让这座城市永远流传下去。江山景色虽然美丽,但不足以称为佳境,真正的乐趣在于民间的风月之游。不如通过道德修养和实践,把这些古人的事迹刻在世人心中。龙舒使君恰好来到这里,他的话语非常壮烈。他回忆起了当年在徐州建造黄楼的经历,少公的赋屹立在班扬垒之上。他在文章中充满了对盖公的怀念,平津东阁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如同天空一样广阔。无论是执政还是分符,他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让天下的贫寒之士不再有贫穷的忧虑。我想写诗赞美他的政治成就,让万民都能听到他的声音。我将坚定地写下这首诗,记录下他的品德,后人也会像我们现在看待他们那样看待我们。
去完善
释义
1. 宜春:古代州名,这里指江西宜春。 2. 房公、李韩、三公:此处指唐朝的房玄龄、李靖和韩愈三位文人政治家。 3. 淳熙:南宋孝宗的年号(1174-1189年)。 4. 韶州:古代州名,位于江西省南部。 5. 龙舒使君:指赵蕃的朋友舒州刺史刘澄。 6. 黄楼:在今江苏徐州市,苏轼曾在此地任职并建造黄楼。 7. 少公:指苏轼,因其任徐州太守时仅四十余岁,故称“少公”。 8. 屹班扬垒:指苏轼的《黄楼赋》文采飞扬,如同山立一般。 9. 盖公:西汉的学者盖宽饶,因宽饶冤死而被人怀念。 10. 平津:东汉末年名臣公孙瓒,曾任东平相。 11. 徐州忆昔黄楼成:这句话的意思是回忆以前在徐州建造黄楼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题周袁州尊德堂》,描绘了诗人赵蕃游览宜春尊德堂的情景,并表达了对于周袁州的敬仰之情。诗人首先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如房公、李韩、李绚等曾经担任过袁州刺史的人物,强调了周袁州在政治成就上的独特之处。接下来,诗人赞美了周袁州在担任刺史时的政绩,以及在名胜古迹中的贡献。同时,赵蕃也提到了另一位才子——龙舒使君的到来,两人一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景观和历史资料。最后,诗人希望能够歌颂周袁州的政事,并期望后人能够见证这一时刻,将他的美德传承下去。整首诗语言华美,情感丰富,彰显了赵蕃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怀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周袁州尊德堂》是南宋诗人赵蕃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战乱频繁。赵蕃本人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曾担任过各种职务,包括郡守、通判等,但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个人遭遇有着深深的感慨。 这个时代,由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建立了南宋王朝。虽然南宋经济相对繁荣,但由于内外压力,一直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边疆问题。士人阶层在这个时代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赵蕃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周袁州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