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水牯庵 其二

标题包含
题水牯庵 其二
三十余年不踏泥,其如犹有角和蹄。 何当纪渻重驯养,四十日间如木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练,我已然不再像当年那样莽撞稚嫩,但每当回想起来,那段经历依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眼前。如今已过不惑之年,我终于明白成熟与沉稳的重要性。愿自己能够以此为鉴,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如同一只木鸡一般沉静稳重。
去完善
释义
1. "水牯":指水牛,这里指修行僧人,借喻作者自己。 2. "曾丰":字幼度,宋朝文人,江西人。 3. "三十余年":指作者修行的岁月。 4. "不踏泥":比喻不参与世俗纷争。 5. "其如":意为"尽管那样"。 6. "犹有角和蹄":指尽管作者不涉世事,但仍有世俗的欲望。 7. "何当":何时。 8. "纪渻":古代传说中训练斗鸡的人。 9. "重驯养":再次接受训练,指作者希望自己能彻底去除世俗欲望。 10. "四十日间":据《庄子·达生篇》记载,纪渻用四十天训练出一只静伏不动的斗鸡,用以比喻作者期望自己在短时间内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11. "木鸡":指经过特殊训练的斗鸡,比喻修养到家,无动于衷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水牯牛为比喻,表达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首句“三十余年不踏泥”意味着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磨练和积累,具备了一定的修养。然而,即使有了这样的成就,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正如诗中的水牯牛仍有角和蹄,仍需在尘世中行走。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希望能够像纪渻鸟一样,经过驯养,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纪渻鸟在四十天时间里变得像木鸡一样无动于衷,这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状态,即在精神层面实现完全的独立和自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水牯庵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丰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之间。 在这一时期,曾丰作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曾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他一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然而,由于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内忧外患,曾丰在官场上并不得志。这使得他在生活中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题水牯庵 其二》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心情。诗中通过对水牯庵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曾丰卓越的诗才,更揭示了他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政治家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