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
芦苇萧疏天气清,水含山色照重城。
绿芜何处管弦地,碧落旧时钟鼓声。
三峡桥边秋雨过,六鼇宫里夜潮生。
萧郎秦女无归约,十二瑶台空月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芦草稀疏空气清澈,湖水映出青山倒影照亮了城市。
那一片绿色草丛是什么地方在奏乐?碧空如洗中又响起了钟声鼓声。
三峡桥边秋雨刚过,六鳌宫殿夜里潮汐升腾。
未能与恋人约定归来,那十二个玉砌台阶如今只有月光陪伴。
去完善
释义
1. 古城:这里指古代城市的遗迹或旧址。
2. 陈襄:宋朝诗人,字述古,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3. 芦苇: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河流、湖泊等地。
4. 萧疏:稀疏、稀松的样子。
5. 天气清:天气晴朗。
6. 水含山色:水面映出山峦的倒影。
7. 重城: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
8. 绿芜:指绿色的草地上。
9. 管弦地:指音乐演奏的地方。
10. 碧落:天空的别称。
11. 三峡桥:位于古城的一处桥梁。
12. 六鼇宫:泛指古老的宫殿或庙宇。
13. 夜潮生:夜晚的海潮涌动。
14. 萧郎秦女:指分别已久的恋人。
15. 归约:约定好重逢的时间地点。
16. 十二瑶台:泛指宏伟的建筑物。
17. 空月明:形容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景物显得格外寂静空旷。
去完善
赏析
《古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城风景图,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象和富有特色的景物,如“芦苇”、“重城”、“绿芜”、“碧落”、“三峡桥”、“六鼇宫”等,展现了诗人对古城景色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芦苇萧疏天气清,水含山色照重城”描绘了古城的水光山色,天气晴朗,湖水映照着远处的山峰,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诗人通过“萧疏”一词表达了对古城沧桑岁月的感慨,使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颔联“绿芜何处管弦地,碧落旧时钟鼓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古城音乐的怀念。绿芜丛生的土地上曾是音乐盛行的场所,而碧落之间回荡着昔日悠扬的钟鼓声。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传达了古城曾经繁荣的音乐文化。
颈联“三峡桥边秋雨过,六鼇宫里夜潮生”则以三峡桥和六鼇宫为例,进一步描绘了古城的美景。秋雨过后,三峡桥边的景色更加迷人;而在六鼇宫里,夜晚的海潮声声入耳。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示了古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尾联“萧郎秦女无归约,十二瑶台空月明”则是诗人对古城历史人物的缅怀。萧郎和秦女这两位古代才子佳人的形象代表了古城曾经的繁华与风流。然而,时光荏苒,昔日的繁华已不再,只剩下那十二瑶台的明月依旧照耀着这片土地。诗人以此表达出对古城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城》是宋代诗人陈襄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正值宋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陈襄在宋初担任地方官员,负责治理一方,对民生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关注。他在这一时期游历了许多古城,观察到了古城的沧桑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因此创作了这首描绘古城景象的诗篇。
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许多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宋朝的建立为人们带来了和平与稳定的希望,但由于战争的创伤,许多古城仍然破败不堪,人民生活困苦。陈襄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的诗人,他通过游览古城,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历史的沧桑和人世的悲欢离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