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咏古
墨妙风流亘古今,等闲陈迹冠山阴。
耳闻贞观求真迹,眼见天章照茂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妙笔生花,千古传颂;不费吹灰之力,独占鳌头。
听说贞观年间寻找真迹,亲眼目睹天章焕发着蓬勃生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会稽:古代越国故地,位于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
2. 华镇:南宋诗人,擅长绘画。
3. 墨妙风流:形容书法艺术的精湛和优美。
4. 亘古今: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5. 等闲:寻常;轻易。
6. 陈迹:过去的痕迹。
7. 冠山阴:指在会稽山上留下印记。
8. 贞观: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年号(627-649年)。
9. 真迹:作者本人的亲笔作品。
10. 天章:天子的诏书。
11. 茂林:繁茂的树林。
去完善
赏析
《会稽咏古》这首古诗描绘了会稽的历史底蕴和华镇的敬仰之情。诗句中的“墨妙风流亘古今”说明了书法艺术的魅力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等闲陈迹冠山阴”则暗示了会稽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接下来的“耳闻贞观求真迹”表达了对亲眼目睹珍贵文物的心愿,同时也寓意着古代文明的传承与保护。最后一句“眼见天章照茂林”再次强调了会稽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敬意和对于历史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稽咏古》是一首描绘会稽地区古老景象的诗歌,由宋代诗人华镇创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0年-1127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华镇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务,对民生疾苦和民间风俗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的诗作往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在宋代,会稽地区是江南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这里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有许多古老的遗迹和历史故事。华镇在游历会稽时,被这里的古老风貌所吸引,遂创作了这首《会稽咏古》。
在这首诗中,华镇通过对会稽地区的古迹、民俗和风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反思。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