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悠悠感愁运,肃肃励素节。
蟾华度疎櫺,兰吹出丛薄。
幽虫泣烟莎,微萤映露叶。
百哀攻予衷,感此重忉怛。
庭闱余斑衣,荒垅已白骨。
苟生尚何聊,从死恐亡益。
鞠凶天未悔,风急鴈序拆。
女须冰玉质,眼看没荒域。
山鬼不足邻,何年反尔魄。
危肠尽一哭,六月霜凛烈。
自从夺所怙,残魂慨零落。
虚弦已折翮,况此百中镝。
人生寄一世,常苦不满百。
血气如微流,岂禁沸鼎涸。
隠忧谁复诉,任理宽万一。
贝叶了诸妄,一真无悦戚。
香火有昔缘,从兹事朝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的时光让人心生忧虑,平静的内心让人倍感激励。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棂,兰花的香气飘散在丛生的草木之间。烟波弥漫的莎草丛中,小虫子们哭泣不已;露水滴落的树叶间,荧火虫的光芒若隐若现。诸多哀伤涌上心头,此情此景令人悲痛。
家中的亲人已经离世,墓地上的遗骨已然苍老。苟延残喘的日子已无意义,追随死亡也许更加有益。然而天地之间仍然不仁慈,疾风吹散了雁行。像冰玉般纯洁的女友亦已被埋没在荒野之中,无法与之相邻的山鬼也无法唤起她的灵魂。每当想起她,便不禁泪流满面,仿佛六月飞霜一样寒冷。自从失去了依靠,我的灵魂也如同落叶一般四散飘落。弓弦已经折断,箭头也纷纷落地。
人生活在这世上,常常感叹无法活到一百岁。我们的生命就像溪流一样渺小,怎么可能承受得住沸腾的烈火?满腹的心事又能向谁倾诉呢?任由命运主宰我们的生死吧。用贝叶经来消除心中的妄想,真相是不会带来喜悦或悲伤的。如果有过去的缘分,我们就应该专心致志地侍奉神明。
去完善
释义
《秋怀》是宋朝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悠悠:形容忧愁或思念的样子。
2. 感愁运:因忧愁而感叹命运。
3. 肃肃:形容寒冷的天气。
4. 素节:农历九月霜降时节。
5. 蟾华:月亮的美称。
6. 疏櫺:稀疏的窗户。
7. 兰吹:吹拂的秋风。
8. 丛薄:丛生的草木。
9. 幽虫:指深秋的小虫。
10. 泣烟莎:在烟雾弥漫的草丛中哭泣。
11. 微萤:微弱的萤火虫光芒。
12. 露叶:沾满露水的树叶。
13. 百哀:各种悲痛之事。
14. 衷:内心。
15. 忉怛:忧虑不安的心情。
16. 庭闱:家中。
17. 斑衣:老人穿的带有斑纹的衣服。
18. 荒垅:荒凉的土地。
19. 白骨:指已故亲人的遗骸。
20. 苟生:苟且偷生。
21. 从死:跟随死去。
22. 亡益:没有益处。
23. 鞠凶:遭受不幸。
24. 天未悔:指自然界没有同情心。
25. 风急:大风呼啸。
26. 雁序拆:大雁排成一字形飞离。
27. 女须:指诗人母亲。
28. 冰玉质:比喻品质高洁。
29. 荒域:荒废的地方。
30. 山鬼:山中的神灵。
31. 不足邻:不值得交往。
32. 反尔魄:返回家乡。
33. 一哭:痛哭一场。
34. 六月霜凛烈:形容极度悲痛。
35. 自从:自从亲人去世后。
36. 夺所怙:失去依靠的人。
37. 残魂:指诗人的灵魂。
38. 零落:凋零。
39. 虚弦:指毫无意义的生活。
40. 折翮:折断翅膀,比喻受挫。
41. 百中镝:古代射靶的中心。
42. 寄一世:短暂的人生。
43. 常苦:总是痛苦。
44. 不满百:指活不到一百岁。
45. 血气:生命力。
46. 微流:细微的生命之流。
47. 沸鼎涸:锅里沸腾的水干涸,比喻生命耗尽。
48. 隠忧:内心的忧虑。
49. 谁复诉:向谁倾诉。
50. 任理宽万一:任凭命运的安排,尽量放宽心态。
51. 贝叶:佛经的一种。
52. 了诸妄:消除所有的妄想。
53. 一真:佛教指一切事物的真实面貌。
54. 无悦戚:没有喜悦和悲伤。
55. 香火:指与佛有关的宗教活动。
56. 昔缘:过去的缘分。
57. 事朝夕:每日进行。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秋怀》,诗人通过描绘秋天景色来表达对亲人故去的悲痛之情。首联点明诗人感受秋天触发的忧愁与激励自己的清高节气。颔联描绘秋天的月色与秋风,在情境中营造出萧瑟之感。颈联进一步描绘出秋天烟雾中的虫子和草丛里的萤火虫,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诗人首先悼念去世的亲人,想到母亲已经不在,而父亲也只剩白骨。这种思念之情让诗人对生活失去兴趣,连死亡也感觉不到任何益处。接下来,诗人描述自然环境恶劣,雁群离散,让人感到不安和无助。诗人把母亲的品质比作冰玉,希望她的灵魂得到安息。接着,诗人希望自己不要像山鬼那样孤独,而是能找到灵魂的归宿。
在尾联部分,诗人以六月飞霜来形容自己对亲人离世的悲痛,表示自己在内心世界里难以承受的痛苦。接着又提到自己残破的灵魂,表示自己很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结尾两句则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寄希望于佛教教义,寻求内心的平静。
全诗通过对秋天的描述,展现了一幅萧瑟的画面,并通过对亲人生命的悼念以及对生活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怀》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即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在经历北宋灭亡后,普遍流露出对故国山河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之情。
李流谦本人在南宋初期曾出任地方官吏,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过起了隐居生活。这一时期,他常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在《秋怀》中写道:“雁声催节序,砧响报衣裳。天与清秋月,情兼远别肠。”表达了秋天到来时,大雁南飞,人们开始准备过冬衣物的景象,以及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望月思亲的心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民生疾苦严重。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许多文人志士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因此,《秋怀》这首诗篇正是李流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慨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