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公亭

标题包含
谢公亭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曾游历全国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今的情感在此刻交汇,我放声高歌,怀念那些曾经的游历。
去完善
释义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离别处:指谢公亭,传说为谢灵运送别友人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谢公亭为切入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厚重感。开篇点明主题,“谢公离别处”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故事的场景,而“风景每生愁”则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下来两句“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以清冷的画面表现出一种人去楼空的寂寥之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哀伤。 中间两联“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细腻刻画,使诗意更加丰富饱满。最后两句“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将自己置于历史长河之中,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李白正处于人生不断游历与寻觅知音的阶段。谢公亭是为纪念南朝诗人谢朓所建,谢朓的山水诗对李白影响颇深,李白多次途经此地,感怀古人风采与自己的漂泊生涯。在历经人事聚散、目睹自然永恒之后,他写下了这首融合古今情感的佳作。此时的李白虽胸怀壮志,却也常感孤独,因此借景抒情,寄托对古人的追思和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