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驭桥
鸾凤飞缘壁,虹蜺下饮溪。
一家蛮瘴里,九折夕阳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凰飞翔在墙壁上,彩虹低垂于溪流边。一家人处在荒芜之地,夕阳渐渐落下西山。
去完善
释义
1. 鸾凤:指鸾鸟与凤凰,是吉祥的神鸟。此处借用鸾凤形象,表达高洁的品质或美好愿望。
2. 蛮瘴:指恶劣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这里借指边远地区。
3. 虹蜺:又称彩虹,这里指代美丽的事物。
4. 九折:形容道路险阻,弯弯曲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思绪的诗。诗人通过鸾凤、虹蜺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奇特。同时,“一家蛮瘴里,九折夕阳西”又揭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艰辛与孤独。全诗展现出一种既赞美自然美景,又感慨人生无常的情感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叱驭桥》是南宋诗人李石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至1194年间,这是南宋孝宗时期,正值金国与南宋和战之际。在这段时间里,李石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大事和社会民生有深厚的关注。他的诗歌创作常常寓含着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在创作《叱驭桥》时,李石身处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作为南宋的首都,在当时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汇聚。李石在此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游览山水,抒发胸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石创作了这首描绘临安周边风光的诗篇。
诗中的“叱驭桥”位于临安城外的一处风景区,是南宋皇室和后妃们游览踏青的好去处。这座桥得名于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有一句“叱驭回头向汾阳”,形容的是舞剑者的矫健英姿。李石以“叱驭桥”为题,旨在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